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
上周,奥奥妈去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女儿星星比奥奥小一点,刚满4岁,是个十足的好奇宝宝,吃饭的过程中,就提了好几次问:
妈妈,人为什么要吃饭呀?
不吃饭真的会生病吗?
生病就会死掉吗?
......
刚开始我朋友还很有耐心的回答,然后耐心渐渐消失,开始不耐烦的说:“就是这样的”、“哪来那么多问题”......
这一幕,大家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很多爸妈都被自己的孩子问崩溃过:
“飞机为什么会飞?”
“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
“天为什么会黑?”
“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
“我为什么有两个耳朵?”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刚回答了这个,下一秒又会给出新的问题,简直就是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很多好脾气的爸妈,在经历了一翻孩子的“疲劳轰炸”以后,也开始不耐烦的回答:“我又不是科学家,哪知道那么多为什么”......
其实,这时候,家长们不必那么心烦,因为孩子在从3岁开始,会进入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逻辑思维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在运转大脑、积极思考!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万事万物的联系和逻辑了,会提问、会思考,是好事一桩!
哪些行为会摧毁孩子的求知欲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指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孩子智商发展的主要动力,独立思考能力对孩子未来至关重要。
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的求知欲都在成长过程中被破坏殆尽,那到底哪些行为会摧毁孩子的求知欲呢?
敷衍搪塞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会因为答不上来、没有兴趣,而采取敷衍搪塞的方式。
比如: “你以后就明白了”、 “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然而,就是这种敷衍地回答问题,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回答,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就会降低他们的提问热情,逐渐变得不愿意开口提问了。
秒答问题
有时候,爸妈们知道得太多,随便一个问题都能应口而答,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①会让孩子逐渐失去求知欲,以及学习多样的解决问题办法的机会,养成遇到问题就只会等待答案和结果,不利于孩子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除了纯数理问题,绝大部分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即便有唯一答案,也可能存在多条抵达唯一答案的途径,这需要孩子亲身参与才能体会到。
打击式回答
孩子提问时,有些家长会直接打击孩子:“作业写完了吗?搞这些没用的”、"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在忙,不要来烦我”......
如果你真这样嘲笑和打击孩子的好奇与热情,只能让孩子学会放弃,甚至造成孩子逆反情绪,妨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父母应该怎么面对孩子的为什么
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要想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重视孩子的提问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方式来回应孩子:
夸赞:“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呀”;表示惊讶:“你真棒!这个问题我怎么就没想过呢?”
积极引导孩子思考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好学好问,然后,尽量用反问的方式回答,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比如:你是怎么想的呢?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尽量避免使用“是”或“不是”,点头或者摇头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鼓励孩子探索答案
与孩子讨论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决定是否应该直接给出答案;对有一定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孩子,又不是特别紧急的问题,提供足够的线索让孩子自己去寻求答案。
总之,面对孩子充满童心不知疲倦的问题,家长的反馈至关重要,因为你的错误回答方式,可能正在毁灭一个天才。
因为世界上很多重要的改变和理论,都是由一个小小的问题开始的:
瓦特问 “烧水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 后来他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 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达尔文提出 “人类是从何而来?” 后来他演算导出了进化论。
所以,好好珍惜孩子们每一个天真的「为什么」吧,在提问的那一刻,他们代表的是我们整个人类最独特、最珍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