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都能像布鲁克林的大树一样茁壮生长,一生向阳。
这本书也属于“后劲比较大”的书,因为讲的是一个叫弗兰西的女孩的成长史,内容比较长,有些部分读起来还不错,不过有些部分也有点繁杂。但是看完之后回味无穷.刚开始觉得太长想早点读完,读完后又不舍得结束。看着弗兰西从一个喜欢读书的小女孩慢慢长大,还和男孩子约会,接吻,还穿漂亮的新裙子和白色高跟鞋参加妈妈的婚礼。就像是看着自己身边的孩子长大一样,那感觉特别神奇。理解了外国电影里父亲看着女儿嫁人和心爱的人拥吻,发自内心的开心和鼓掌的情景。
最初是在一本叫《当图书进入战争》的书里看到,二战时期的美国士兵在前线作战时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为了缓解士兵的焦虑和恐惧。美国政府给士兵分发图书让他们在作战间隙可以阅读。很多士兵都非常喜欢这本《布鲁克林有棵树》 。他们说这本书让他们想到故乡和童年,了解后知道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决定看看。
故事描绘的背景还是比较久远的,是20世纪初的美国。书中描绘了弗兰西一家在小城镇布鲁克林的生活,虽然贫穷、落后,但也温暖和幸福以及弗兰西成长中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刚开始看的时候有这么几个感受就是觉得原来100年前的美国小镇一样非常贫穷落后,当地的人们和我们中国解放前一样的思想落后、迷信、迂腐。
但看完整个故事后,感受就不同了。其中感受到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有成长、生命、生存 、选择、梦想和希望、爱。这些关键词从始至终围绕着整个故事。
关于成长
生活在布鲁克林的人们生活贫苦,思想落后,弗兰西小的时候想和周围的孩子见朋友也总被欺负和排挤。但她喜欢阅读,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阅读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阅读拯救人的灵魂,让人的精神不再贫瘠,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而不读书只能活一次。通过阅读,弗兰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本书也围绕着弗兰西的思想变化史展开。
知识改变命运,通过阅读和学习弗兰西获得了学业和工作上的成就,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虽然她做着新闻编辑的工作,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开始写作,实现儿时的梦想。通过阅读与学习,弗兰西小时候思考过的问题都得到了答案。并且她找到了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就像布鲁克林的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关于生命
生命的延续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就像布鲁克林的那棵大树,被人砍了,被人焚烧,可是他居然活了下来,什么也摧毁不了它。
就像爸爸虽然不在了,但他却仍以许多方式活着,他活在尼雷身上,尼雷和他长的非常像,他也因为和妈妈相处很久,活在妈妈身上。他还活在他自己的妈妈身上,是他的妈妈给了他生命,而且她仍健在。或许将来还会活在弗兰西身上,因为弗兰西将来生的孩子也会有着爸爸的血液。实际上,死亡或许并不真正存在。
生命真的很神奇,虽然弗兰西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但有些东西在她身上与生俱来,属于她,且只属于她,不同于两个家族的任何一个人。这是上帝或是任何类似于上帝的存在加添给每个生灵的,是一种独特,不叫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拥有一样的指纹。
故事的结尾弗兰西看到了坐在太平梯上阅读的小女孩,不禁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或许就像布鲁克林的大树一样,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下去,生命的轮回就是这么有趣神秘令人感动。看着眼前这个小女孩,长大后的弗兰西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并和小时候的自己道了别。
关于生存
就像布鲁克林的大树一样,布鲁克林的人们也一样,他们落后贫穷,但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生存。无论生活中出现了什么困难,乐观坚强的弗兰西总是能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快乐,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她和家人可以享受一杯咖啡带来的“奢侈”的快乐;无聊的日子里,励志读完破旧图书馆里所有书的快乐;必须要工作养家时,依旧努力读书的快乐。无论多么辛苦的日子里,弗兰西从来没有放弃过,即使在挣扎的日子里,依旧努力享受着生活。终于也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正如凯蒂说的那样:什么东西都在努力活下来。你看那块小格子一样的地里,那棵树还长在那里。没有日晒,也没人浇水,只能靠天下雨,这土也是酸性土。它还是长得那么结实,都是因为它活得很要强,结果才这么结实的。我的孩子也会那样结实。
就像那颗大树,吸取一切日光雨水和养分顽强的活着,总有一天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关于选择
一个人的选择也决定了他的人生。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落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
为弗兰西打针的护士选择忘本,与医生一起鄙夷弗兰西。弗兰西没有:“要是受到了教育,便以自己的背景为耻,那么不受教育也罢。”搬离贫民区前,她付钱给糖果店老板,让老板给贫民区的孩子真正中一回奖。
弗兰西还认为改掉口音就跟改掉自己的名字一样无法接受。有口音,说明人有个归属。而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过往或者不希望自己出身低微和贫苦。
选择相信非常重要。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为什么要给孩子讲虚幻的童话故事?玛丽·罗姆利简简单单地说,“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她得相信,这很重要。她先得相信这些不属于人世的东西。这样一来,等世道艰难了,孩子就可以回去,住到想象里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还觉得很有必要回顾圣徒的生活,回顾过去发生的各种神迹奇事。有了这些想象,以后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这就是相信的作用,是否选择相信,这也是人们的选择。
关于梦想与希望
梦想不一定是要做成什么事,达成什么目标,而且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人就是自己。也就是说梦想是找寻自己的过程。本书重点围绕着弗兰西的成长。弗兰西的成长一直就是在寻找自己,从小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她的内心非常充盈,对待周围的事物的看法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思想也铸就了她,长大后选择自己的工作、学业。
弗兰西的爸爸、妈妈、姨妈、外婆都是很温暖的人。虽然日子过的贫苦,但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
茜茜的梦想是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她始终没有放弃,即使生了那么多的死胎。
凯蒂的梦想就是希望两个孩子成才,希望自己的日子可以越来越好,她也从未放弃过希望。他们都做到了。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关于爱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书中也充满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些人也非常狭隘 。但是弗兰西的爸爸、妈妈、姨妈、外婆都很温暖、很有爱心。虽然日子过的贫苦,但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从未忘记爱。
弗兰西的物质生活并不完美,但是她却时时刻刻被温暖的感情包围着。有和弟弟尼雷之间的兄妹之情;来自父母的亲情;来自姨妈凯蒂的关爱之情。正是这些感情给了弗兰西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这就是爱的力量。爱可以战胜一切恐惧、狭隘。
爸爸约翰尼是一个打散工的歌唱侍者,好酒,好幻想,能歌善舞,迷倒姑娘一大片,唯独缺乏挣钱养家的本领。他没有固定的工作,还是个酒鬼,两个孩子于是也就常常挨饿。他一辈子穷困却也总不潦倒,总是把快乐播撒给所有人。
他也是一个有爱的人,就父亲这个角色而言他并不合格,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不合格的父亲,在自己要死去之前,提前攒钱订好了半年后女儿毕业时的花束让人意外的感动。这种感动更加贴近于生活,并不是只有完美无缺的人才能够带给身边的人幸福,即使你有各种缺点,你依旧可以感动身边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父母的精神传承。弗兰西的坚强来自于妈妈,她的坚强让她超越困难,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想象力来源于父亲,想象力帮她度过那些艰难的时刻,让她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弗兰西的外祖母不识一个字,但是她却告诉弗兰西的母亲,让她教孩子读书、将自己的阅历教给孩子,让孩子拥有想象力,还要存钱。正是母亲的这些教诲,才让弗兰西逆风翻盘。
弗兰西曾经面对世界的邪恶,也见识过人世间大多数的艰难,可奇怪的是,她还是未沾染世界的习气。曾经面对世界的邪恶,也见识过人世间大多数的艰难,可奇怪的是,她还是未沾染世界的习气。被男孩子欺骗了感情也没有为自己爱过人而后悔,甚至觉得自己应该为爱再勇敢一点。她觉得不该在这个年纪和男孩睡觉,但假如她决定做,她相信事后不会觉得羞耻。她会觉得自豪、快乐,而且觉得不需要对母亲撒谎。这种爱的份量真真切切的打动着读者们。她心里的爱更是源自她的爸爸妈妈姨妈外婆弟弟给她带来的爱。因此家庭非常重要。
爱可以感化一些,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道:“幸福会让人变得宽容,苦难会让人变得狭隘。”而再这个故事里,贫穷没有让他们变得狭隘,而是让他们都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我认为这里的区别就在于爱,如果没有爱,苦难可能真的会让人变得狭隘。因为人性里的自私、嫉妒会改变人的面貌。或许说,如果没有爱,这本身就是苦难。即使拥有数不清的财富,没有爱,本身就是苦难。《天使的忧伤》中送信的男孩也反复强调:“没有爱,生无异于死。”
愿我们都可以选择,选择做一个不忘初心、心中充满爱的人,像弗兰西和她的家人一样,布鲁克林的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一生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