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的欢腾还未减退,我已满载国人的自豪和喜悦,走在了又一次外出培训学习的路上。我想,我是向往的。我确定我即将奔赴的地方,那个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桂子山上的华中师范大学,那个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的华中师范大学,一定就像一个巍峨辉煌的殿堂,迸射出夺目的光芒,将我召唤。
摁住自己激动的心,在驰往武汉的高铁上,我忍不住把相遇过的河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一一回忆,我发现,无论我们熟悉的河南,还是诗情画意的江南,或是厚重坚毅的东北,它们都以博大的心胸,给了我们温暖的拥抱;一个个导师,更像是一盏盏明亮的灯塔,给予我们亲切的指引。我的面前,也因此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窗外春光如画,夏光绚烂,秋光交错,冬光寂静,安然绵长。
我相信,这一次,我和华中师范大学的相逢,亦如此。
培训,开始了。
天气,像贮存了七彩的绸缎,每日清晨抽出一锦,或晴,或雨,或阴,更迭变换。
穿过斑马线,登临天桥,眺望来往的车流和人群,却来不及停留,下台阶,左拐,一眼就看见“华中师范大学东门”的字样,这才缓下心,走一条长长的路。和陌生的行人擦肩,让开庞然的车子,环顾右侧高大的香樟,间或和朋友耳语嫣然,再抄近路瞧几眼民族诗人光未然的塑像后,我们听课的7号楼,就在眼前了。
7202的教室,突然变得热闹。因我们这百余人的来访,一霎时无比生动起来。室外的栏杆上,雨滴尚存,触之微凉,而仰望那高耸的栾树,看它们米黄或胭脂红的小灯笼花,瞬间迷离。我只见过我们小城的青屏山下,那玲珑娇俏的栾树,还从未见过这么盎然、这么粗壮的呢!想来,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树木,这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就是能长出如此参天的栾树吧。
空气,是清明舒朗的。和2016年来这里参加坊主培训时的沁冷不同,和今年暑假带孩子来感受大学氛围时的濡热不同。它像丝线,缕缕分明;它像有分寸的人儿,冷暖适宜。不热络,不薄凉,既成熟,又内敛,既静默,又活泼。
像往常一样,端坐。像一个新入学的小学生。
聆听、记录、交流、思考。
这般听话,牢记着开班典礼上汪院长的寄语:以空杯的心态学习;这般虔诚,铭记着刘科长的教导:珍惜机会,学习提高。所以静静听讲,慢慢消化;所以疾笔笔记,唯恐遗漏;所以专注凝神,心无旁骛;所以卑微谦逊,如同白纸一样的新生儿,尚且一无所知。
因为,我需要成长。
我不喜欢呆在原地,我喜欢更美好的风景;我也不喜欢满足现状,我喜欢更有趣的未来。而这一切,都不会在无所作为的等待中自己到来,它只在路上,它一直在路上,它从来没有终点。而我,只能去努力,也必须去成长,只为了去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在梦里都不肯放弃的诗,和远方。
高尔基说,成长,是滴答着的时钟。我每读一遍,都仿佛听见那滴答声,当当作响,好像那雨后的春笋,卯足了劲,拔节生长。这种感觉,俨然我们这一群来求知的人们,坐在7202的教室里,目不转睛,耳不旁听,只一心一意地从一位位先生身上,汲取生命和灵魂的滋养。
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呢?
他的博学敬业,她的干练睿智,她的风趣爽朗,她的优雅聪慧,时时涤荡着我的心胸。如何做一名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两难问题如何面对?怎么主持工作室的活动和发展?如何让你的课堂四季芬芳?……林林总总,大量的理念、主张、方法、策略等等,一下子涌进大脑,甚至来不及消化,就要赶紧接受新知,顿时有点手忙脚乱,懵懂无措。
我有没有新时代教师该有的样子?遇到误解和不公时我有没有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热情工作?我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吗?我对待上公开课的态度是悦纳还是抵触?……不敢回答。我怕自己的答案总是负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却还是这样不肯改进地活着。我曾经说,我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如今想来,确如杨绛所说,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时间,是紧锣密鼓的。内心,却不断感动着:在“立德树人”的提醒如一记重锤敲击在心上的时候,在师德两难时仍有一些教师的榜样震撼心灵的时候,在认识到必须不停奔跑才能不停在原地的时候,在听到教师要上出天下己任情怀担当的课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因年复一年而逐渐疲倦蒙尘的思想,重新被净化,重新被点亮了。
有什么比“我愿意成长”更珍贵的呢?
就这样,每个早晨,我清空自己而来,每个黄昏,我满载而归。
每一场报告,内容不同,角度各异,却都那么真实,那么深刻,那么丰富,那么意味深长。每一个老师,或谆谆教诲,或语重心长,或引人深思,或童心未泯,可爱毕现。风度、气质、风范、远见,尽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之间,我钦佩、仰望,也总有一些时刻,我在内心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也要成长为这样的……
天光云影。时光变得缓慢悠长。
仍然习惯性去听“为你读诗”,听完了看看相关内容。昨晚看到一些引句,“冬日来临之前,请幸福找到我。”“去做一个梦吧,入睡时要愉快。”于是,倍加珍惜这寸寸日光,入睡时,仿佛真的也幸福了,愉快了。
我知道,这种愉快,来自精神。它们似乎干瘪了太久,枯涸了太久,如今甘霖慷慨而下,润泽新生。
培训,还在继续。阴晴和雨,依然在更替。
背着双肩包,穿梭在师大的校园,穿过那些青春的孩子们中间,突然觉得,自己也是她们中的一员了。有时,会想起大一的女儿,是不是也这样在餐厅里大快朵颐;有时,也想起自己的学生,是不是对我有那么一点想念。
我知道,我们只是过客。于这里而言,不过是从某处刮来的一阵风。我也知道,我们不只是过客,如婷婷老师说,人生是一场缘分,我们已经结缘。
想到这里,内心一片安宁。
如此最好。成长,我一直在路上。
(新密市实验初中 段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