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1—5的认识”要关注学生数感的发展

        今年我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数学老师要带两个班,尽管很累,但是也有好处,就是教过后的一些得失都能过很快的在另一个班上调整也算不错的。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就是写的关于“1—5的认识”一课。看后我很高兴,因为有共同的观点,或者说有相同的处理方式。

这节课,我上的时候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形式。“同学们,我们到一个农家庄园去看看,看看我们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

      对于图的观察,孩子们细心的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所以完全可以直接抛给孩子们问题,就让思考观察。

      “我找到了一轮太阳。”

      “我找到了一棵大树。”

      “我找到了三朵白云。”

      “图上有一条狗。”

        “还有一块地。”

            ……

    孩子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在课堂中我告诉过孩子们,你们发现问题后都可以举手,举手就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你的发现。

    目的是向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我刚才说孩子们的回答超乎我的想象,有的孩子回答:筐里放了几根萝卜;

      筐外有几根萝卜;

      带帽子的鸭子有几只;不带帽子的有几只鸭子等等。

    孩子们发现数的过程就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数。

        在一个班上我采用的是,学生边回答问题边把抽象的数写出来的。比如:学生回答,看到了三朵白云,我就会说要表示白云有几朵,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而在另一个班,我没有这样讲,学生在自由的讲自己的发现,我没有打断,就是让孩子们一直说,充分的说。

    孩子们说过以后,我这样提问,“孩子们,我们刚才大家的小眼睛真是明亮,我们发现了还多。那老师有问题了,请大家听清楚了,图中的那些物体能用数字1表示?”

    这个改动我觉得好,这次学生就会再回过头来,再思考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分类的过程,还有去数学情境中抽象出数,从不同的物像中抽象出数,这个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在这个讲课的过程中我忽略了另外一个,没有让学生从实物经历非数字符号的过程,这一点应该注意。

    原来在思考这节课时,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讲讲时忘了,所好的是下一节课教材中有这个过程,不过如果这这节课就加入这个过程会好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我这还不是好记性呢,烂笔头就更重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1—5的认识”要关注学生数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