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社发言(28)

硅谷成功的秘密是什么——《硅谷之谜》读后

《硅谷之谜》是一本探讨硅谷成功秘密的书,是《浪潮之巅》的续集。与《浪潮之巅》相比,这本书从更宏观的层面讲述了硅谷普遍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深入探讨了硅谷伟大背后的科学基础。这是一本介绍硅谷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书,全书大约有23万字。美国硅谷总能站在浪潮之巅,从早期的半导体、芯片,到计算机、互联网,再到现在火热的自动驾驶和生物科技。这些改变世界的技术,主要是诞生在硅谷。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包容失败,可以说是硅谷最著名的文化之一了,意思就是不管结果怎么样,先做了再说。包容失败,可以说是创新的基石,因为成功太难了,如果说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那谁都不敢创新了,沿着被验证过的老路走最安全。正是因为硅谷对失败的包容,甚至鼓励快速试错,才让硅谷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公司。吴军认为,除了包容失败、尊重工程师这些文化,硅谷另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公司文化,分别是不迷信权威,扁平化管理,和改变世界的情怀。

不迷信权威,成就了硅谷的人才,而扁平化管理,成就了硅谷的公司。扁平化是硅谷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硅谷人不迷信权威,硅谷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硅谷还有很多梦想家,一心想着怎么改变世界。硅谷的伟大,不在于它产生了多少 GDP,而在于它能不断地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改变人类的生活。

硅谷的公司文化,是人们谈论硅谷时,最容易说起的话题。吴军认为,公司文化的背后,其实是价值观,硅谷公司文化是硅谷价值观的延伸。吴军总结了硅谷的三个核心价值观,分别是叛逆文化、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硅谷就是“叛徒”开创的。硅谷之所以叫硅谷,是因为这里开创了整个半导体产业。最早经营半导体的公司,是肖克利创立的半导体公司,后来他的八个年轻手下自立门户,一起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前后分化出了92家公司,其中有30多家上市,总市值达到21000亿美元。所以说,叛逆精神,是硅谷开创之初就有的价值观。

在硅谷,公司互相挖人,员工跳槽,自立门户的现象,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甚至当地政府都鼓励人们跳槽,但在美国的其他地区,跳槽却是非常罕见,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在美国,大多数科技公司的员工,都要和公司签署竞业禁止协议。只要签署了这个协议,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想出来的好点子,都属于公司。在这种制度下,员工们的创造性自然就受到压抑了。叛逆的文化基因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让硅谷地区的人才流动及其顺畅,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这里的创新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说,硅谷虽然是美国领土,但在经济和文化上,这里属于全世界。硅谷公司的全球化视角,就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很多硅谷公司在只有几十个人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了,并且很快就能成为跨国企业。在硅谷很容易就能找到各个国家的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习惯比外人更了解。这些人每天聚在一起,对世界各地的文化自然都会有一些了解,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全球化的准备。

对叛逆的宽容和多元的人口结构,让世界上的优秀人才都愿意汇聚在硅谷,尽情地发挥着他们的创造力。但这还不足以孕育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硅谷还需要一个过滤器,过滤掉那些平庸的人。这也是硅谷的第三个价值观,拒绝平庸。在硅谷,拒绝平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自发的结果。这里的生活成本很高,三流人才在硅谷根本生存不下去,所以时间长了,硅谷也就只剩下一流人才了。所以说,拒绝平庸,是被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倒逼的。

高昂的成本不仅逼走了平庸的人,还逼走了平庸的公司。硅谷完全是靠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的,这里的办公成本每年都会涨,只有少数有前途、高利润的企业,才能在硅谷生存下来。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硅谷每次的转型,都会淘汰一批公司,新的公司又会进来。直到今天,硅谷还是全世界前沿公司的聚集地。

硅谷之所以能诞生那么多的伟大公司,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硅谷地区的科学基础。这个科学基础被称为“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控制论,其实就是硅谷“包容失败”这个价值观的根基,因为人们认识到,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失败者,反而比没有尝试过失败的人更容易成功。

而扁平化管理的科学基础,就是信息论。一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这个组织结构中沟通的带宽。扁平化管理把树状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公司不同组织之间就会有很多的信息传输通道,带宽增加了,信息的传输自然也就流畅了。

系统论认为,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如果我们把一家公司或者一个组织看成一个系统,它就必须是开放的,要不然就会越来越混乱,越来越糟糕。一个开放系统,和周围的资源进行信息交换,这样才能让系统稳定。所以吴军认为,硅谷地区的多元文化和叛逆文化,背后的科学基础,其实是基于系统论的。

总之,控制论是包容失败的科学基础,信息论是扁平化管理的科学基础,系统论是多元文化和叛逆文化的科学基础。吴军认为,硅谷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于这些科学基础。

联系到国内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一些好大喜功的官员们,也曾对美国硅谷的成功很是想往,认为只要将某一专业的高科技企业集中一地,就能形成“硅谷”了。这样的邯郸学的事例层出不穷,如武汉将一些与激光产业相关的企业集中起来,搞了个“光谷”;沈阳的电子一条街也曾宣称要建成沈阳“硅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显然,仅仅是学点皮毛,不在制度及科学基础上下功夫,就幻想着点石成金,这样的“硅谷复制”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社发言(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