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教给人的处世之道

吴起的一生,像电视剧里演的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夸张冷酷的让人生畏。因为面子杀掉同乡三十余人,母亲逝世不回家奔丧守孝,和老师曾子师徒决裂,为当将军狠心杀妻,死的时候用法子拉那些害自己的人垫背。

然而,吴起在鲁国当将军,击败齐国;在魏国当将军,击败秦国,拔五座城池,使魏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在楚国当宰相,使楚国迅速强大。秦国后来采用商鞅变法强国,根源于吴起变法。

论能力,吴起绝对一流;论下场,令人唏嘘。在鲁国,鲁人恶他心黑薄情;在魏国,魏人评他贪名好色;在楚国,楚国贵族尽欲害之。而最终,伏尸楚悼王灵前。

吴起鹤唳华亭,没有善终的一生,司马迁说是因为:在魏说武王以德,而其自己在楚不修德,刻暴少恩以致亡其躯。恐怕不是这样。不修德而善终的能人历史上比比皆是。

我们截取吴起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来说,吴起为什么不能善终。

第一个,魏文侯死,武侯即位。武侯巡视江山时,对吴起说:国家的山河真壮美啊。吴起说:山河不重要,谁谁家山河比咱还美,还牢固,结果亡国了。仁德才重要,你不修仁政,船上的人都会是你的敌人。《资治通鉴》以及一般的评论都会说,仁德比山河重要。吴起说得对。因为资治通鉴实际上是写给皇帝看的,它的出发点是做臣子的规劝皇帝做一个明君。它只关注了谏词本身的对与错,对于这话讲得合不合时宜却没有关注。着实害人不浅,后来的忠臣们为了讲正确的话却不分时机而丧命的应该不在少数。吴起这句话讲的十分不合时宜。这是什么时候?旧帝新薨,新帝初立,所谓的“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你以为皇帝真的是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赞美江山的?不是。这就像,你公司新调过来的领导,单独找你谈话,感慨地说:小吴,咱公司位置真好,装修真棒!结果你回一句:魏总,这不重要,你是个仁德的人才好,不然大家都反对你。这不是摆明了把自己树立成一个刺头嘛。

吴起当时为西河守,是边关大将,而且大家都知道他很有能力。新皇帝明显是来笼络边将的,看看你能不能对我忠心,能不能为我所用。可以的话,就把你带回去,变为京官,进入核心领导圈。结果呢,吴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说了这么一段教训人的话。皇帝怎么想?这小子还不服我。因此,后来武侯提拔宰相的时候,是田文,而不是吴起。而吴起竟然还傻乎乎地要和田文比功劳,比能力,结果田文把他说的默然无语,败兴而回。田文为人处世之老道,远在吴起之上。这一段也说明,田文早已看清楚,吴起能力确实很强,但是处世能力太差,对人心理的判断和了解太弱。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吴起遇见别人讥笑他,老师怀疑他,鲁国国君怀疑他,都没有好好的解释,或者大开杀戒,或者一走了之。吴起性格偏狭,对为人处世不够成熟。官小的时候,这个危害没有这么严重;官大了,会得罪很多人。《大明风华》上朱瞻基对于谦说,不能让你当宰相,否则你会死的很惨。也是这个道理。有能力不懂处世,要人命。这次和田文的对话也相当于田文对吴起的一次旁敲侧击,一次友情提示。可惜吴起没有重视,然后就有了后边的武侯联姻测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起教给人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