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草委员“建议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学艺术的孩子要砍半了

李心草委员在今年两会提议: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这个提议引起了广大网友特别是琴童家长的热议。作为琴童家长,我娃学钢琴5年,至今0级。经常一些同是琴童的家长问到我“你家孩子几级了”这样的问题,我都特别尴尬,直接回复0级,惹来对方的惊讶。

当初为了让娃学音乐,是为了让娃受一些艺术熏陶。师从陈老师,他从不建议孩子过早地去考级。有家长带着考级目的去拜师的,最后也被陈老师的理念改变了认知。

这几年,我看过身边太多趋利的机构、老师和乌合之众的家长。每到暑假,大孩子、小孩子由父母领着奔向考级点。一些孩子平时练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临上阵现磨枪。整个暑假“住”在了琴行,中午吃外卖,一天待8小时。甚至更有一些孩子,一年只学1-2首考级曲目,授课老师不抓基本功,不训练识谱能力,用李心草委员的话说“除了考级曲目,对其他作品几乎不闻不问。”

曾听一位钢琴考官这样分享的:今天监考,我坐在这里听了半天孩子们的演奏,一首曲子竟然有50%的错音,这也是来报考10级的。

是啊,这些孩子考完10级,恐怕今生就再也不会摸钢琴了。考级就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孩子敷衍式学习,自己也许痛恨得要命。

学习弹钢琴,是为了将来能弹出好听的曲子,自己欣赏,也会给别人欣赏。演奏曲子最终要过听众耳朵这道关,不是为了花钱买证就万事大吉。同样一架钢琴,有的人弹出的是悦耳的音乐;有的人弹出的是噪音。没有用心去学习弹奏,摆在面前的钢琴就是木头。

记得娃读一年级的时候,区里要搞艺术比赛,班主任统计全班孩子器乐取得的证书,因为有证才能报名。当时娃别说证书,小汤普森还没彻底过关。但是班上就有一些家长说自己孩子已经考完了1级、2级、3级…

如今4年过去了,那些考了几级证书的,现在仍在坚持的孩子为数不多了。不冲着考级就是每天苦练的,估计全校也挑不出几个。东北有句老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用在比喻娃弹琴这件事儿上有点不妥。但话糙理不糙,弹得好与坏听众才有发言权。

去年家里的旧钢琴要卖掉,重新给娃换一架,我就在票圈里发了广告,来看琴的不少。印象很深有一对母子,男孩十几岁,长得挺帅。进门妈妈就表示她的娃已过了8级,因为一年没摸琴了想买架琴来练练。

我心里挺吃惊的,这家怎么看都不是贫穷的家庭,不像是买不起钢琴哪怕是二手琴。那么,孩子的八级是怎么练出来的?就靠偶尔去琴行练一下,几年功夫就8级了?

为了让那孩子试琴,我找出了娃当时在弹的《车尔尼599》,娃还特别害羞地说自己水平低,家里没有更难的谱子。只见那个男孩坐在琴凳上,翻开599第1条就发呆,半天无从下手。他的妈妈看出了尴尬,解释说一年没弹不记得了。我看这情况就又找出了《钢琴基础教程》1给他,前面最简单的练习曲,仍然不会。再后来,我默默地翻出了落了灰的小汤普森给他…

那个孩子明显不识谱,还不如我这个“陪练”妈妈的水平。我在心里给下了这样的定义,他的这个“8级”,真像是从前老一辈用来吹牛时说的:我可是厂里的8级电工、8级焊工、8级钳工。

一些机构为了迎合家长,打出的广告是三天能弹小曲子,五年包过十级。快速消费的时代,急功近利的我们已经凡事都要快速看到成果。数学班包你半学期能提20分,语文班包你高考能上130。点外卖时,谁家评价送餐快就点谁家;打顺风车时,谁的平台速度快就订谁家。火车提速了可以理解,教育也能提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偏偏这么滑稽的事就在我们身边。

你家孩子考多少级了?你家怎么不考级呢?学这么多年还是0级?我们家小学毕业前一定拿到10级,到了初中就不学了…大部分的琴童家长都是这么说的。

我娃学钢琴到现在,越来越喜欢,到了放不下的程度。每天练琴是休息、是放松、是快乐、是生活中跟吃饭一样不能缺少的事。她陶醉其中,哪怕一首短小的练习曲,也要弹出不同的意境。这恰好印证了我让娃学习钢琴的初衷:学艺术不带有功利性,为的是多一门自己喜欢的兴趣。

到了初中就放弃的,是家长给孩子的许诺,在如此框架下学习的孩子是不爱音乐的。既然这么痛苦,不如早点放弃。

 “音乐考级是一块大蛋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和机构的实际利益。”如果相关部门能采纳李心草委员的建议,那么学艺术的孩子将会大幅减少,整顿不良风气还看相关部门的做法。

文章为家有小学生陪读日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心草委员“建议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学艺术的孩子要砍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