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生命说是》(10)面对自己

在路上遇到特别肥胖的人,或是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人,看到最多的情景是他们在吃着东西。

以前总是以为这是他们“胃”的需求,现在明白了,这种行为更多是“心”的需求。

因为有对自身不接纳的部分,他们在意外界一些人的别样的眼光和议论,这个时候,唯有食物可以带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所以只有不断地吃东西,他们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些人受小时候某些“事件”的影响,总会在心里留下一些难以抹平自尊黑洞,或是伤痕阴影。那里隐藏着曾经的恐惧、伤痛或耻辱,一些成瘾性的行为,是为了填补或者保护那个黑洞。

有的人需要借助酒精的麻醉,来找到内心片刻的安宁,有些人需要无休无止的购物或是物质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外部呈现出来的行为有多疯狂,就表明内心有多狂乱。

长大后的很多行为都是在为 小时候的事情买单,尽管这个事情已经特别久远,甚至它在你的脑袋里都已经很模糊了,但你的身体和潜意识还记得清清楚楚。有时,连你自己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特别喜欢吃甜食、特别喜欢吃辣、特别喜欢逛街、特别喜欢喝酒抽烟、特别喜欢有人陪,一旦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就空落落的,和一张嘴在心里张着等着你去喂食一样。

所有外界的刺激依赖,都是为了舒缓内心那个黑洞造成的不安的感觉。

这是一种保护模式。

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游戏?

是现实世界,没有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如果在家里的感觉,比网吧更舒适,他又怎会走出去?

如果和父母聊天,比玩游戏更有意思,他又怎会活在虚拟世界里?

负责任的做法是,探寻你的内心世界,找到那个黑洞,允许它的存在,允许它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满足自己、或者保护自己,亦或是表达自己。

当你带着这份知觉去看待那个黑洞和接纳你的行为时,它对你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小,它对外界刺激的依赖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如果你的意志很坚强的话,你可以直接放弃这些保护模式,停止那些让你舒缓的习惯,这需要勇气和力量,毕竟那些根深蒂固的成瘾性习惯已经稳如泰山,要抛弃它,它怎会轻易离开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对生命说是》(10)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