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定终身?只能说今时不同往日了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Jean

今天,是2018年高考后的一天。网上很多关于高考的新闻,有一则新闻,我看了蛮有感触,其大意是,作为国考,以前是一考定终身,现在大家都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经历,考不上,可以读职业学校,可以工作,还可以出国。而且,前提还是,考不上的概率很低,大学成为普及教育,大家只不过是重点大学或普通大学的区别。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考上大学,简直就如古人一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考上大学,只能回家种田。考上与否,人与人的命运会有天壤之别。

我谈谈小时候知道的几个关于高考的人物故事吧。

 1 

小时候,隔壁乡有个神经不太正常的人远近闻名,他一来,我们小朋友都会围着他一路跟随起哄。他是一个30多数的男人,在当年要么务农要么做工的年代,他什么都不干,一天到晚,就去参加人家红白喜事,不请自来,混口饭吃。他不是空手来,会放一小段鞭炮(一挂鞭炮拆成四五段),通常响个两三声就没了,但起码告知人家,他来了。然后,他会一边打快板,一边说唱一段,歌词内容就是针对主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新婚,他会针对新郎新娘的特点,夸赞一遍。歌词内容,非常贴切新颖,往往会引起大家的一阵欢笑。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如今流行的的嘻哈嘛。他的到来,后来就成为了例行的公式,一个固定的节目安排。要是哪场红白事,他没来,那一定是他自己有重要事情要办。参会嘉宾还有一点失落感。

除了快板说唱,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手好毛笔字,最厉害的就是象棋,听说几个乡镇的人,都下不过他。如此非常有才的人,长年浪迹乡里,成为一大名人。大人们说,他其实不是疯子,只是当年高考差几分,没考上大学,就破罐子破摔,放纵自己,就变得现在这个样了。

 2 

另外一个是我爷爷村子的人。在农村人眼里,农民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跟泥土打交道,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因为,当年考上大学,就能国家分配工作,用农村人的说法,以后就“吃上国家粮,当干部了。”爷爷村的一个农民,为了儿子改变命运,不再像自己一样当弄,发誓一定要让儿子考出去。当年大学没扩招,录取比例低,一个乡镇一年最多一两个,一个村没有一个是正常的事。

他儿子考了一届又一届,都名落孙山。其他家的儿子,没考上就外出打工,回来讨媳妇生孙子。但是,他对于儿子考大学的梦想,从来没有熄灭。没考上就继续复读,继续考。要知道,在农村送一个儿子读高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他们家一届一届复读,因此,他家里,几乎是砸锅卖铁,一贫如洗。有一次,突然收到一封学校的信,高兴得不得了,以为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奔走相告,呼朋唤友,要宴请乡邻。后来人家打开一看,发现不是录取书,算是闹了个大笑话。

他家又默不作声地踏上继续高考的路,一共不知道复读了几次,我记忆里有四、五次了吧。最后,终于考上了一个大专,总算是范进中举了,全家在村里扬眉吐气。后来,他儿子毕业分配到隔壁乡镇做了一名职员,因为大龄青年了,估计也是个书呆子形象吧,找对象又成了难题,又过了好几年,终于跟一个带着孩子的离异女性结婚了。后面的事情以为我离开家乡了,就也不知道了。

这个农民儿子还复读次数还不算多的,有个高考生考了八届,因为他姓朱,大家都叫他“朱八戒(届)”。

这就是当年农村高考的现状。对于农村来说,真的没有任何可以改变阶层,改变命运的路径,只有高考一条路。

现在的时代变了,农村里面那些没考上大学的人,或者主动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人,都有很多选择机会了,他们外出打工挣钱,或者做点小生意,也非常不错,个别人还成大老板了。大家对能否考上大学,也没有当年那样的眼光看待了。

我想,这应该算是高考生的福音,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吧。

 - END - 

■  排版|Renee,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考定终身?只能说今时不同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