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徐志摩婚姻的“生杀大权”,张幼仪的决定尽显宽容和风度

梁实秋曾这样评价张幼仪:

“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而干练,给人极好的印象。”

从传统的审美角度来说,张幼仪算不上特别的漂亮,但是也并不算丑,只是多了几分男性的粗犷,没有那么的柔美,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相比是要稍差上几分,但是这需要考虑到气质,两人身上都有一种名媛气质,这是家庭所决定的,张幼仪并没有选择的权利。

张幼仪的蜕变必须要感谢徐志摩,这是她自己也承认的事情,如果没有当年被徐志摩无情的抛弃,张幼仪恐怕一辈子都想不到独立,想不通自己思想上的症结。而在徐志摩的绝情之下,在自己命运必须要改变的时候,张幼仪勇敢的做出了改变。她开始追寻自己的内心,不再做一个不再被别人摆布的思想独立的人,她生下了徐志摩的儿子同时同意和徐志摩离婚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正是一个有魄力的独立的女性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1922年,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此后她一直待在柏林,在那里生活了三、四年,这段时间张幼仪努力的学习提高自己。三年后,徐志摩因为和陆小曼的恋情饱受社会舆论压力需要避避风头,加之其与张幼仪的儿子彼得夭折徐志摩父母让他去探望张幼仪,因此徐志摩再次远渡重洋来到柏林,这个时候他对张幼仪的态度依旧没有发生丝毫的转变,不过在这一次见面之后,他对张幼仪的认识总算有所改观,这个所谓的改观并非是抱着欣赏赞美的目光而是能够正视张幼仪,把她当做一个自己最普通的朋友去正视她,客观的评价和对待她。

1925年10月,王庚选择放手,他选择和陆小曼离婚,成全自己的妻子和自己好友的这段姻缘。可是陆小曼的父母和徐志摩的父母却并不同意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陆小曼父母方面:虽然徐志摩在1922年回国后就登报声明自己和张幼仪已经离婚,但是陆小曼父母还是希望得到张幼仪的肯定,也就是说徐志摩登报说离婚在他们眼中简直一文不值。

徐志摩父母方面: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明确表示,徐志摩想要娶陆小曼必须得到张幼仪的同意,从他心里来讲他不希望张幼仪同意这门婚事,因为他所认可的儿媳妇始终就只有张幼仪一个。因此,张幼仪不得不从德国柏林返国内来解决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问题,这听上去实在有些滑稽,曾经被徐志摩不屑一顾的人,现在竟然掌握着徐志摩婚姻的“生杀大权”。

徐申如对于徐志摩的爱情和婚姻十分的不满,他并不反对徐志摩纳妾或者到外面去找女人,因为当时所有人都是如此,不论是否是文人雅士,而且徐申如本来也是这样,可是他不能绝对不能接受的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他以为张幼仪也是这样想,但是张幼仪这一次令他失望了,她已经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女强人而不是从前的那个“缠过足的土包子”,她不会阻拦徐志摩再婚,这是她的宽容和风度。张幼仪非常干脆利落的解决了这件事,让徐志摩和陆小曼顺利走进了婚姻殿堂。

这件事也成为徐志摩和张幼仪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他没想到被自己伤害的那样深的女人,竟然还能成全自己,在文学的成就上,张幼仪和徐志摩是天壤之别的,但是在做人上面,徐志摩的格局与张幼仪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他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伤害了身边不少亲近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徐志摩婚姻的“生杀大权”,张幼仪的决定尽显宽容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