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1君亲民仁弘毅任重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1君亲民仁弘毅任重

题文诗:

子曰泰伯,可谓至德.天下,民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无礼葸,勇无礼乱,

直无礼绞.子笃亲,则民兴仁,故旧不遗,

民不偷薄.曾子有疾,召弟子曰:予足手.

经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毁伤发肤,小子者也.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曾子言曰: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

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颜色,

斯近信矣;出辞气正,斯远鄙悖.笾豆之事,

则有司存.曾子:其有,问于不能,

以多问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较.

昔吾友尝,从事于斯.至无而有,至虚而实,

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曾子:托六尺孤,

寄百里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

君子.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道远;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壮志不已,老当益壮,舍我其谁.

=:于诗,于礼,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也;民,使知之.

【原文】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2三:多次的意思。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评析】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原文】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就会犯上作乱;直而没有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原文】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释】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 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译文】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评析】  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见,孝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多么重要。

【原文】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1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2问:探望、探视。3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4暴慢:粗暴、放肆。5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6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7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8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原文】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1校,同较,计较。2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评析】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第三,曾子说“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原文】 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评析】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原文】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原文】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  兴:开始。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原文】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认可的事情,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能认可的事情,说服教育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评析】 对此句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孔子倡行朴素民主政治的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1君亲民仁弘毅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