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今日启发:形态万千的美

Elton:

《美的历史》

翁贝托·艾柯被【意大利】(作家)

“美是社会意识形态在视觉层面的体现——

      古希腊人认为,美是其他特质的附庸。重视美德的古希腊人,强调形态之美与精神之善相结合。即“至善”就是“至美”。柏拉图将美与道德独立出来。

毕达哥拉斯的理论认为,万物源于“数学”,自然遵循一定的比例运行。因此,从建筑结构到音律节奏再到人体雕塑,美成为了一个恒定的比例。对称,成为了古典希腊艺术至高无上的审美原则之一。

中世纪——

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把光线分割成无数块绚烂的色彩,就像一块块宝石。这种洋溢着欢乐的明亮色彩,成为当时美学思想的主流。

古典主义——意象世界

为了在作品里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艺术家们创造出了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这个转变使得美向更深层的精神领域迈进。

隐喻——作品中出现的物体,更像是一个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连动物都拥有了神秘的象征色彩。在男子的肖像中,往往以马、鹰、狮子等形象体现男性气概;而和女人有关的绘画作品里,兔子、银鼠体现出一种温顺、狡黠而神秘的气息。

文艺复兴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起初的意思指“不圆润的珍珠”。巴洛克的美学特征正如一颗不那么完美的珍珠,显示出奔放的华丽。

中世纪——

在游吟诗人的歌中,女性之美,是君主般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好的爱情故事与世代的痛苦同存。艺术家们渴慕女性的美,却要让这份渴慕历尽折磨。于是故事往往曲折迂回,充满着被压抑的情感、不可能的爱。这些题材从中世纪开始进入诗歌、小说、戏剧,一直到当今社会。

“维纳斯”式:了解自己的美,并且坦然地展现出来。

对立——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愉悦与痛苦

中世纪时期,怪物作为一种神秘又极具象征意味的存在,多次成为诗人、作家、画家的题材。

思想家柏克将美与崇高放到了两个对立的位置上,他认为美是小而精致,崇高则是庞大粗野。二者都会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发展——

宽容与涣散,一切能够吸引注意、带来刺激的东西,不辨美丑,选择接受。”——素材来自于“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