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角度,别样的风景――读《换个角度看教育》有感

  文/曼古乔

读书使人进步。我想,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获得为人处世的智慧,让自己在迷茫时豁然开朗,在犹疑时果敢前行。正如张三平老师在《换个角度看教育》一书里讲道,“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不能,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和体悟。”在简单明朗的故事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就是最好的启迪。

    《换个角度看教育》一书,我被作者看待教育的独特视角深深吸引。吸引我的,并非华丽的辞藻,也不是深刻的论证,有的,只是作者温暖平和的文字间流露出来的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正是细腻而平凡的叙述,才使它成为让我爱不释手的缘由。与扣人心弦无关,也不至于跌宕起伏,就是这种普通的故事,让我带着一种明亮简单的心情读到它,感受它。

翻开书的目录,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思维风暴、教师成长、教育情怀、时事评论、人在旅途这五个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当前教育中的问题展开剖析,用真实的教学反思告诉年轻教师教育的真谛。追寻教育事业,诉尽教育情怀,文中饱含的浓郁的情感力量,总让人震撼不已。作者说,“教育永远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我想,教育本是一个人生命里的一部分,生活里的一部分,无需刻意区分。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让我们从小就知晓了“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的道理。那么,如何换个角度看待教育呢?

换个角度看待教育,就是要打开心底爱的源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固然,严格教育学生也是对学生的爱,但“严”要有度,建立“严”的规矩,在具体实施中对学生“温柔以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关心孩子,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我们要换个角度看待学生,不要提起学生,就聚焦“成绩、分数”,不能磨灭了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

有一次教师培训会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跟我们分享她管理班级的小妙招,有一点就是她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给他们取“绰号”,如,爱下围棋的,就叫他“围棋小王子”,跑步厉害的,就是“长跑冠军”等等,孩子们因为与众不同的特长,获得他人的赞赏,得到平等的青睐。教师心中有了爱,才会像伯乐寻找千里马一样,用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相信他们比你想的要优秀很多,才会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实施教育,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力量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换个角度看待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西塞罗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我们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塑造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总想让教育变成我们期待的完美样子,所以都希望争取一个成绩好、学习习惯也好的班级,让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得更加顺畅,还能获得领导及同事的肯定。但规范的管理下,学生整齐划一地成长,这种机械式的教育,又有什么美好可言,它只是让学校变成了一个讲究效益的工厂而已。让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可能性,这才是我们希望的最美好的教育。

换个角度看待教育,就是要善于延伸教育广阔的空间。教师实施教育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而是要发掘教育中广阔的生命力,把教育融入到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使教育更加休闲、随性,从而带给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本身就应该投入到行动中,而不能脱离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本身就有教育意义,生活中有教育的无限可能。在生活的大课堂中,遇物而悔、应景而学,是多么美妙的事!生活中有无处不在的教育机会和五彩缤纷的教育源泉。每天的生活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学生有着不同的丰富的体验。教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教育的生活化,必将成为教育的“潮流”。

前几天,有学生问我,今年还带不带他们去画油菜花。受疫情的影响,我们返校时油菜花谢了,学生还在念念不忘,可见去年在田间画油菜花让他们印象多么深刻。当美术老师时,也和学生们捡树叶,设计各种各样的图案,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每个人都很快乐,也包括我自己。换个角度看教育,也能看到别样的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同的角度,别样的风景――读《换个角度看教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