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武装”上路

本文是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的读书笔记(二),强制输出,读书更通透。

现实

在醒悟之后,想做出改变的你最好认清以下事实,这有助于你摆平心态,对将要面对的“真困难”或者只是你以为的“假困难”有清晰的认知。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速成绝无可能

上次作业立下Flag要改变,践行这几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摆脱现状的困难。哪怕是很小的习惯改变也需要付出比你想象中更多的精力,因为大脑的惯性会诱惑你保持现状,保持在它习惯的状态。而你要运用心智的力量摆脱这种惯性,去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大脑喜欢的事。

比如这篇文章我从本次作业截止前4天开始准备,而以往的我最多提前一天甚至当天才匆匆忙忙的开始写,所以写的过程中我很难专心,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跟我说时间还早,不妨去做点别的吧。

但还好我知道自己具有元认知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进而控制自己的行动,于是我会时不时的把思绪拉回到现实的写作当中,改变现状需要过程,按照自己的个性来说不能太心急,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现实,以当下作为起店,然后一点点往前拱,总会看见柳暗花明。

变换才是硬道理

有一个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但却一直存在的简单事实:你想要的都是拿你拥有的或者你能做的来交换。想要减肥,运动+合理饮食来换;想要升职加薪,积极工作+专业提升来换;想要成为写作达人,无数篇的练习+深入思考来换。如果有你想要的,但现在还换不来,那就去积累,直到攒够足够交换的筹码。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笑来老师这段话真实醍醐灌顶,让自己没有借口拒绝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勤奋的人,做一个忠于实践的人,做一个本该更好的自己。

完美永不存在,但未知永远存在

没有什么事情是人们一下子就能做好的。如果你陪伴并观察过一个小孩子的成长,就会发现每一项长大后习以为常的技能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试错后才获得的。

回忆以往的经历,你有过完美的体验吗?是不是经常说要是再……就好了,所以完美并不存在于现实当中,完美只存在想象当中。只要做事,就有可能出错,那又怎么样呢?记得下次不要再用“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为借口了,因为为了追求完美而不开始行动才是最傻的事情。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

当决定开始做事,你会发现自己好多东西要学习,不要惊慌、不要着急,未知一直存在,你有、我有、他也有,只是多和少的区别。遇到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一定要先记录下来(不然过段时间可能连问题都忘记了),然后继续前行,答案可能就在下一站。

例如,小时候语文必考题之一是阅读理解,总有一题是问你其中一句话的含义,这种题亘古不变的解题思路都是要联系上下文。这个解题思路完全可以延伸到工作、生活中,把联系上下文的维度转换到时间的维度,当问题出现时,如果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不能解决,那就带着问题继续前行、继续积累、继续成长,答案可能就在“灯火阑珊处”。

管理

认清了几个现实,准备开始行动了,那出发之前带什么“装备”呢?

计划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说“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世上确实有很多意外或者不确定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计划毫无意义,计划的关键是可执行且时间长度合适。

翻翻备忘录,里面是不是有你的年初计划?如今半年过去了,试问自己完成了多少?相信很多人会发现没做多少,这不怪你,一年的计划周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过长的,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所以不妨试着从一周的计划开始,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出自己适合的计划周期,然后通过不断的积累反馈来延长自己的的计划周期。

估算时间

要根据任务的熟悉程度来估算时间,陌生的事情耗时可能更长、更不可控,熟悉的事情时间更好估算、基本可控。如果没有认真的估算时间,你可能会有“过了那么久,怎么还没有做完或看到效果”的错觉,从而前功尽弃。

关注步骤

做事要三思而行,弄清楚:内容(What)、原因(Why)和方法(How)。任务来临时,内容和原因往往已经确定,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就是方法。应该像项目管理一样思考,先落实执行任务时的每一个步骤,然后将其进行细分、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子任务。

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

及时行动

迟迟不肯开始的原因有两个层面,一是怕自己出错、做不好,二是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还记得我们上面分析的一些现实吗?没有一下就能做好的事情,也没有一下就能做好的人。所以当你下次想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的时候?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行动的过程中你肯定会碰壁或失败,不要灰心丧气,因为这是每个践行之人的必经之路,就如唐僧师徒当年取经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遇到挫折及时总结复盘,为下一次积累经验,你就会做的愈来愈好,最终取到“真经”。

直面困难

做事避重就轻是得不到成长的。试想一下好多你自认为喜欢的事情是不是简单的事情?是因为简单才喜欢的。我喜欢看电影,看热闹就好,又不用写专业影评;我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吃喝玩乐,又不用做攻略写游记;我喜欢看美剧,有现成的字幕,不需要听懂或亲自翻译。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也即困难的)部分无法完成。

感知时间

自古至今,形容时间飞逝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为什么人们总是经常性的感叹:为什么我还没干啥呢,一周/一月/一年/一辈子就过去了?因为他们缺乏对时间的感知。

培养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养成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每天记录自己花多少时间做了什么事情,这看起来很简单,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但只要你做到并坚持下去,终将会成为时间的朋友,没有比这更“酷”的事情。

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

验收

学习了以上种种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没有,还差临门一脚的“验收机制”。很多时候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不单单是过程中方法不对,还可能是没有设计合理的验收步骤。工作中,如果领导没有给出一个任务的验收指标和验收时间,那这个任务大概率上就会烂尾。

小时候我们最厌恶的考试恰恰就是验收机制的完美体现,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就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进行验收(科学合理性是存疑的)。

长大后,当你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决定做出改变,于是制定了一项简单的改变计划,你估算了时间,找出任务的关键点,仔细的拆分了步骤,于是兴致盎然的开始行动。那怎么判断计划的完成度?记得验收、复盘、再行动。

一周践行总结

日志

20190529-20190607每天一篇“事件-时间-感悟”日志,每篇均500字左右。虽然还是流水账模式,但先坚持下来,再求改进。

健身

20190529-20190607坚持有效运动(我定义有效是运动至少30分钟)6天,跑步三次、哑铃操2次、羽毛球一次,这样不同的运动类型组合,更能让人坚持下去,毕竟对于菜鸟而言,让你放弃运动的首先是枯燥。但运动能有效提升人的状态,加油坚持。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清现实,“武装”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