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美名背后,为何老百姓生不如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天下太平的盛世,年号贞观,当时的皇帝是一个叫李世民的男性,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家伙,是不同于大多数肥头大耳的庸才皇帝。

有才能的唐太宗李世民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政策,减轻了徭赋,实施了休养生息的恤民政策,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

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这是妥妥的名君了吧?

而且他还是一位靓仔,大家都夸他治理下被称为贞观之治的年代是盛世,下面小老百姓的小日子过的可太滋润了。

咦!你问为何我的标题说老百姓生不如死?

唉,这个就说来话长了,还不是我的朋友,这个标题就是他对我的一个提问,让我解释他为何会有这种思路。

说时候,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脑瓜子在想一些什么,当然这话我不能当着他的面说。

我是一位智者,无所不知的那种,这种区区的小问题我肯定是要咬着牙找逻辑支撑起来的,偶尔会有一些俗人对我的评价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都不带搭理的,因为……承认这个会让我面子过不去的嘛,用网络通用语解释就是(懂的都懂)。

于是我找来两本文献研究起来,贞观前期那三年当时正经历社会变动带来的影响,加上蝗虫大水等天灾,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一代靓仔李世民发威,和各种有才能的臣子一起努力想办法解决那些问题,这就是历史上为何对贞观之治有如此高评价的主要原因。

我朋友的逻辑异于常人,这我是知道的。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相较于乱世,盛世下的百姓,相对过得会好一点。贞观前期,李世民轻徭薄赋,广开言路,百姓日子还不错。

后期战争和徭役又重了起来贞观后期,唐太宗也听不进忠言了,四处用兵,修宫殿。滥用民力,以至于“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

君王至上的年代没有人权。

正因为如此,一代靓仔李世民老了,脑袋进水了。

所以我的朋友才会发出如此感慨:“贞观之治美名背后,百姓生不如死。”

然而更多的人觉得在唐太宗和整个贞观时期,这只是一些不足之处,不足以否定“贞观之治”的主要成果和繁荣程度,并不影响唐太宗作为杰出政治家和“贞观之治”封建社会著名治世的历史地位。

我能理解他的感慨,但是我也不讨厌李世民。

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他是优秀的,作为一个老年皇帝他是愚蠢的,作为一个人就不太好评价了,但是晚年的李世民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劝告儿子不用走他的老路。

如果说李世民在他的地位犯了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犯的错,这样说对当时的老百姓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不讨厌的是那个帅气有才能的皇帝。

他后期犯的错我不喜欢,也很讨厌,但是这不能让我否认他整个人就是了。

可能你们会觉得稍微有点矛盾,但是我觉得很正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贞观之治的美名背后,为何老百姓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