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亲情

              《一封信》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单元的4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国工作,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实际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话: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后充分读文,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读中,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露西伤心的感受,特别是几名留守儿童。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和露西一样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回答:“是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可是,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他读到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伤心、难受、不高兴、担心、不放心……”虽然很多词语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真挚的情感。然后学习第二封信,我让学生先找出信的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提问:“读着第二封信,你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越读越开心了。

      接着,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让学生找出第二信相对应的内容,对比阅读,抛出问题: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让学生先思考,再同桌或小组内交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指名汇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能让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这是一个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是站起来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磨蹭了半天,终于说出喜欢第一封,我继续鼓励他说出喜欢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说出的原因仍是让爸爸放心,与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他是一个有点顽皮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但表达还比较清楚流畅的孩子。他站起来,很明确地回答了他喜欢第一封信,孩子们又以为是他说错了,部分学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发出了“为什么”的质疑声。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喜欢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欢第二封信才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后再次问站起的那位同学,你喜欢的是哪一封?他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欢第一封。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我从小爸爸外出打工就没有照顾我,奶奶从小照顾我很辛苦,我想让爸爸知道。”我突然发现孩子眼睛有点湿润,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识到的,他真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但接下来我需要好好引导他。

      “你爸爸为了你们家庭生活过得更富裕,让你在城市里享受好的教学资源,不是他不想陪在你身边看你长大,而是这个家庭需要他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不得不出外打工挣钱。”孩子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留了下来,这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周围的同学们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突然班里的“智多星”王震说“你可以打视频电话或学课文里的小女孩,给你爸爸写信,把你的思念都告诉他。”

      因为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与陪伴。通过引导,我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虽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他们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你想做个怎样的孩子,想对自己爸爸妈妈说出心理话。孩子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说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通过《一封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到了: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对孩子们的思想、言行引导也才更有针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暖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