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人世间“的50年

在写论文之际忙里偷闲的看了梁晓声的《人世间》,这部电视剧在热播的时候刷到这么一句话:世间所有的笨小孩都是来报恩的,想去看看在笔者的笔下,是如何描写那个年代的亲情、爱情、友情。

起于亲情

故事是围绕周家三代的,主要是以周秉昆这一代的故事为叙述,时间定位在文革初期,知青下乡,哥哥周秉义做到当大哥的责任,毅然决然的响应国家号召,到兵团去插队,把自己认知观里不懂事的弟弟妹妹留在母亲身边,国家的政策又在更改,每家每户只能留一个,周母左右为难,小儿子周秉昆一根筋,在哥哥和姐姐的光芒下,显得让人很不放心,但周母又不愿意自己唯一的女儿去外面受苦受累,手心手背都是肉,在这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周蓉,决定想把他们认为木讷的弟弟留在留在母亲身边,其中更大的一部分,是她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向往,故事的发展是那么的朴实且紧凑,周秉昆顺理成章分到了工作,留得照顾母亲的艰巨任务,父母就像一个矛盾体,既希望自己的子女扬名立万,又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跟前,但大多是做不到的,优秀的大哥周秉义注定是国家的人,不甘平凡的二姐周蓉注定会有自己的人生,看着憨厚的小儿子,周母内心还是高兴的,至少小儿子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人的内心总是会滋生孤独感,交谈能使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得到缓解,回想到宁愿在老家的奶奶对精神有着问题的大伯时说的一句话,憨归憨,至少有一个可以叫唤的,在生活中,学会去合理的释放孤独,就像是周蓉对于郝冬梅婚姻的解释——好女人不寡居。在父亲周志刚的眼里,大儿子是满怀慈爱,对小儿子是不理采,周志刚是及其不认可这个小儿子,基本上没怎么正视过小儿子周秉昆,习惯于在角落生活的周秉昆,及其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在父亲死之前,他一直在证明这件事,父亲对于他的认可,是在文革快结束的时候,姐姐在回家的路上,丈夫冯化成与别人发起的口角之争,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那半年里,应该是周家最困难的一年,周母期待着女儿女婿的归来,尤其是对未曾谋面的女婿,怀着一种充满诱惑的期待,是一个怎样的男人,才能让桀骜不驯的女儿甘心与他在贵州,但传来的是另一种噩耗,女儿受伤,生死未卜女婿入狱,在经历了后面的混乱事情之后,不堪压力的周母最终变成了一个植物人,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这个最不让人看好的小儿子,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抗在自己的身上,并办得井井有条,母亲在病床上,至少有个依靠,在周秉昆心里,只要母亲活着,就是好的,不想远在兵团的哥哥还在为家里的事情担心,在者就是与哥哥不对等的关系使他无法与他商量事情,在周秉昆心里,周秉义只会让他怎么做,不会与他商量,也许是上天垂爱周秉昆的孝心,周母奇迹般的变成了正常人,但是精神受到了重创,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善良和孝顺是周家人的风俗习惯,乐于助人和随和方面,在周秉昆这一代人已经被深深的烙上标签,好的亲情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在父亲周志刚死的时候,是没有遗憾的离去的,相比于书中其他父母于子女的关系,就像是东北的大炖菜一样,乱而杂,总是在道不清,理不明,放不下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周秉昆决定搬回来和母亲一同住,他是有能力逃离光字片的那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地方,但是母亲已经习惯了哪里,他只能回来,在他入狱后,母亲病故,他哭成泪人,他知道,最疼爱和认可自己的那个母亲已经不在了,父母最成功的教育就是老有所依。

交于友情

人生总是要围绕着一样东西转,才会显得你还活着,你活着的意义就是维持着这件事,并解决这个主体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问题,在对于现在即将成年的来说,也是如此,周秉昆在工作的牵引下,结实了在他未来五十年的互相关心朋友,当读到他朋友经常在他家聚的场景时,还是及其感到欣慰的,对于我这种独来独往的性格,煞是羡慕,能有一些共同交流的朋友,在哥哥姐姐的交流当中,他根本就插不上一句话,只能做一个默默的听众,在这样的一群朋友当中,大家都很认真的听他说,人在找到归属感的时候,就会对身边的万事万物心情舒畅,我们都是在寻找对等的交流中成长,这些朋友陪伴了他的一生,孙赶超的义气,国庆的通情达理,德宝的气氛组等,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互相的考虑对方的工作,力所能及的去帮助朋友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为了朋友的工作去求老太太曲秀珍,为了顾及朋友的颜面,在自己的房子被收了之后,都没有去要回租给朋友的房子,在自己工作的时候,总想着替朋友的亲人解决工作,无论是现在的人,还是以前,工作都是人们最上心的事情。在周秉昆的朋友中,有着自己的两位贵人,一位是师傅白笑川,白笑川是第一个肯定周秉昆并和他品等交流的人,给他思想上的开悟,和人生疑惑的解答,邵敬文像一个年长的兄长,在进行大众说唱这本杂志的时光里,周秉昆是快乐的,有敬爱自己的上级,有思想对等的师傅,看着自己编写的杂志的销售量在蒸蒸日上,即使很忙碌的日子,周秉昆都觉得很踏实,心有归属,人就不会感觉在流浪。

终于爱情

如果说涂志强是周秉昆的心魔,那么在因为涂志强的事情之后遇到郑娟是上天对周秉昆不公平的补救,周秉昆对于郑娟的爱,不止于同情她的经历,更多的是,感觉在她的身上找到了归属感,不止于对于郑娟弟弟的承诺,更多的是,对这个苦难世界的认知,他们携手走过五十年的岁月,对于郑娟来说,只要有周秉昆在,一切都有活着的盼头,那时候的爱情就是,周秉昆的承诺,无论有多大,郑娟都回一一相信,无论周秉昆做了怎样的决定,她都会默不作声,周秉昆在无法满足自己的承诺的时候,她也不会把那件事情挂在嘴边,她爱他,不想给他压力,他爱她,想给她最好的生活,极易满足,也懂得分寸,在周秉昆花了一笔不菲的钱买了一套房子的时候,继子周楠对于周秉昆表达爱意的时候,她捂嘴泣不成声,对于新家的呵护,爱不释手,但是因为其他原因,那套房子被收会,只能搬到地下室的时候,她也是默默的跟在她的身后,在郑娟的爱情观里,他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样的女人,怎能不爱?对于郑娟的喜欢,就像是每天回到家里,在家里看不到那个人,就会觉得心乱如麻,蔡晓光评价过周秉昆与郑娟的爱情就像是1+1<2一样,在各自在独立的时候,1就是1,在爱的一方里,我们都会尽量表现得很独特,去引起另一方的关注,就像赫敏对于罗恩一样,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使者,都怕恶化了彼此的关系,在有所需要的生活里,找到活着和爱他/她的意义,周秉昆第一次入狱时的坚守,到周秉昆入与骆士滨所发生的事入狱后的十二年的如一日,有些喜欢,已经深深的刻在骨子里,就像周秉昆与郑娟,就是同一个人,两人如愿以偿的一起工作,郑娟如愿以偿的住上了有阳台的房子,周秉昆也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她,她也几十年如一日的爱他。

全书感悟

全书的故事总能在生活中找到适应的例子,在读到所有人围绕着工作的时候,不禁联想到自己,考研失败,也是面临着找工作,内心在抗拒着和抵触着,总是害怕自己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每当学到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总在感叹自己能力的浅薄,书的故事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故事,纵观周秉昆的一生,感觉他自己在为别人而活着,现在的大多数人不是如此吗?对于不同的群体,都被周秉昆这个人所联系着,周家有当市长的哥哥,有大学教授,有在影视界呼风唤雨的导演,有做生意的侄女周玥,和在报社工作的儿子周聪,以及亡故的哈弗大学法学博士养子周楠,如果在算上周蓉的前夫冯化成,在政界、学术界和商界基本上都是有一席之地,周秉昆于他们比起来,显得暗淡无光,在周秉昆在朋友的世界里,体面的杂志社的工作,在后来的酒店经理,相比于改革开放企业转型后失业的朋友,周秉昆显得体面很多,有着不错的工作,但是自己在能力上有无法帮助自己的朋友们,对于周秉昆的人物性格而言,缺点和优点可圈可点,对于亲人,总是怀着敬重,孝敬的心理,这是周家家风潜移默化的思想所影响,周家人秉承着乐于助人,在大事大非面前,都是当着和事佬的身份,从周母被推举为街道办事处妇女主任,父亲周志刚在工人中被推举为班长,这些都是周家父母性格的外在体现,在给子女灌输思想的时候,言传身教是事周家的三兄妹成才必不可少的因数,在周秉义的身上帮助陶平的事情,他本可以对这件事情不上心,走过过场的把这件事交给组织,但结局肯定是在良心上过不去的,处于对知识分子的同情和父母乐于助人的影响下,帮助知青陶平摆脱了这件人生转折点的事,周家的家风就是在家里尊敬师长,爱戴长辈,对子女言传身教,对朋友尽心尽力,掏心掏肺,善良,有担当,知恩图报,这些良好的人物性格在当下的社会及未来的社会都是难能可贵的,人活着就是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意外和故障那些意外和故障就是在生活中出现的不顺心和棘手的事情,并且维持着生活的正常运行,规避错误,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实现理想,活得体面,与人为主体和与事为主体的生活,因为涂志强的事情遇到郑娟与进入酱油场,怀着善良结实了老马与曲秀珍,在自己拥有着曲艺天赋进而转入杂志编辑结识了邵敬文与师傅白笑川,后来的与师傅创业,最后到酒店当经理,再到与骆士滨有纠纷失手伤人而入狱,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在规避生活中自己不想遇到的事情而发生的结果,正是这些对于生活的理解造就了平凡的人世间,也造就了不一样的周秉昆,不一样的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望”人世间“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