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学校的桥梁

      家访,对我们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话访问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丢掉。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5月26日利用休息时间,接到学校任务,作为在天齐分校的第一次家访。由于本部学生和分校学生有所不同,分校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造成家长不了解老师,老师不了解家长的局面。家访正好解决这一难题,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学生何凤欣,她是绵阳三台县的人,跟随家庭变故搬迁到天齐村居住。就读天河小学天齐分校一年级一班,她是一个既是单亲又是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弃她而去,从未回来看过她,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教小何一学期,发现这孩子有很多优点:爱帮助老师和同学,字写得很工整;可是缺点一点也不少:不完成作业,爱撒谎,爱拿别人东西。恰好有这次机会让我走进她的家庭,爷爷对我们到来感到受宠若惊,以为孩子犯什么错误啦!我忙着解释是来看看孩子,然后作为班主任的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 何凤欣的爷爷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是认真的老师。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学生刘峻熙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困惑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一孩子、一家庭、一学校”的教育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访——学校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