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二半吊子

“半吊子”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bàn diào zi,对某种知识只有一个粗略的、肤浅的或零星的了解的人或技艺不熟练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这些大家都基本了解了。

2021年4月拍摄

据说,“半吊子”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贯”相当于一千文(由于铜钱正面铸有文字,故一枚铜钱又称“一文“)。可能是由于钱串提起时往下垂吊的缘故,到了清代“一贯”又被称“一吊”。而半吊(即五百文)为一吊的半数,不满串、不成吊,所以人们就用“半吊子”来喻称多种不好的人或事物。

2021年4月拍摄

在鲁西南方言口语里,常把“半吊子”以上的意思,说成“二半吊子”。如“恁真是个二半吊子,他嘞话还没说完嘞,恁就窜圈(跑),万一躖(撵)不上恁媳妇,咋办?”“二半吊子”按照“半吊子”的来源解释,就是“二百五”,二百五十文大钱。搞不好,现在人说得“二百五”可能来源于鲁西南方言里的“二半吊子”,具体如何,专家来定,咱就不瞎咧咧啦。

2021年4月拍摄

“半吊子”或者“二半吊子”的人是复杂的,要多方面来看待,譬如一个“二半吊子”工作毛糙些,但他比较灵透、聪明,所以正确发挥“二半吊子”的优点,尽量避开他的缺点来对待、使用“二半吊子”的人。同样,“二半吊子”也要勤学、好问、多思、多养、少说、多做,就会逐渐改正、弥补自身的缺点或短板。虽说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的道理,但尽量还是少挨刀好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好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二半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