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教育舞台,心怀责任和爱

  读完了李镇西校长的《每个老师都是故事》,仿佛去了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走了一趟,他们每个教师都是故事。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有的爱生如子,有的业精于勤,有的勇于探索……60位老师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之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惊人地相似:他们用爱心和责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以高尚的师德点亮孩子的智慧与希望之火,让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他本身做为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有着更直接的体验与心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结合,才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如果我们的领导中多一些像李镇西这样有思索,有良知,有爱心的校长,那么将是多少老师和孩子的福音。

  教师与医生原本是最让人尊敬与信任的群体,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成了人们质疑的对象,质疑他们的良心与目标,但是无论如何,总还是有那么一些坚守着自己灵魂阵地的人们,让我们看到一丝微弱的光。每次读李老师的书,都觉得希望就在身边。

  李镇西也说:我的教育之旅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但是,我认为这些弯路让我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现在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

  在他的学校也曾有老师被举报,但李镇西没有听片面之词,经了解,是一场误会,他和家长沟通之后家长也就理解了。相比有些领导只知道打压老师,怕上级责罚,怕家长闹事,其实如果你真心是为学生好,有时过分点家长也会理解的。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本来觉得老师批评学生很正常,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总会有一些家长扇风点火:你家孩子被老师说了,就是老师看不上你家孩子,现在都不兴打学生你家孩子还被打了,不能算了……这时如果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地“自查”批评老师,甚至处分老师,这样只会助长不正之分,最后闹得老师不敢管,不敢说。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跪着的老师是教不出站着的学生的。

  老师真正从心里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而然便在感情上依恋老师。这种尊重,是一种充满民主平等的爱。有了这种基于尊重的爱,老师的教育才会处处体现出智慧。应该说大部分老师都是有爱的,但只是方式不同,有的是高高在上,有的一看生学生犯错,这种“爱”便变得急躁起来,甚至粗暴起来,这时学生往往会因为害怕或是有抵触情绪,可能就会更差,而有的老师也会“恨铁不成钢”,最后可能干脆放弃。邹显慧老师刚接一个乱班时,就有一个男生对她说:“你别想把我们教好……”但邹老师没有关注孩子们的缺点而是把学生视为含苞待放的盆景来欣赏,努力寻找和发现他们进步的闪光点。她认为,对“后进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其优点,用“挖土机”去挖掘其智慧。要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操,不能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

  邹老师特别善于将“头疼班级”转化为“优秀班级”,这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让不少年轻老师佩服至极,纷纷向她请教,李镇西老师评价邹老师说:关键的不是“绝招”,而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

  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你锦上添花,常出问题的学生才可以让你更好成长:

  对于班上一的“优生”,有的老师往往比较放心,但李兰英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则同样细心关注,严格要求。在她看来,所谓“优生”存在的问题并不比所谓“差生”少,因此对他们同样应该倾注心血。书中列举了她帮助班级里的“副班长”摆脱早恋的经历感人至深,也给作为老师的我们敲响了警钟:“优生”一样需要我们的爱和关注。

  学校开运动会期间,王春融老师班上的八个男生借上厕所或到教室喝水为由聚到一起赌博。把初当班主任的王春融老师气得当着教室里所有学生的面哭了,结果犯错误的和班级其他学生也哭了……但王老师并没有一哭了事,而是看到了希望:因为犯了错误的孩子们也感到了难过。她决定把这次事件作为扭转班风的契机,借此事件在班级里开了一次严肃而触动心灵的班会……经过努力,向个受了处分的孩子有了很大地进步,班集体的正气也越来越多了,学生们的行为也越来越规范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爱,不管是“优生”的还是“差生”,都需要我们一视同仁的去爱他们,带着尊重的爱。

  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以得聪明起来。

  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不是迁就和纵容。尊重和严格要求不矛盾的。陈玲说,她从来不说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她也批评学生,有时候还特别严厉,但无论多么严厉,都不会损害学生的脸面,也就是尊严。不应该把爱和严对立起来,好像爱学生就没威信,或者说就是不爱学生。不,“严”正是爱的一种表现,正所谓“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完全可以也应该大胆地严格要求学生,但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老师这样严,正是因为爱他,是为他将来好。

  陈老师爱孩子,却不是那种什么都包办的老师,班里的日常工作尽量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教学工作也尽量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她的数学教得很校棒,特别擅长讲,但在学校课堂改革的热潮中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导学稿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却尽量少讲。曾经她因病住院十三天,数学课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学。小组合作模式很好,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学习。

  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也有所应用,我教信息技术,没有投影又没有网络教学条件,于是我采取类似于陈老师的“导学稿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我先教组长,再由组长教组员。而且我也允许他们扩展,因为信息技术是比较活的一站课程,同一个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我鼓励他们以组为单位,比较一组的方法更好,更多,而且完成任务了会奖励他们玩一些电脑的小游戏……这样下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玩游戏的情况却很少。曾经听一个亲子课程的老师说为什么孩子要玩手机玩游戏,是因为手机和游戏比你更有吸引力。在我自豪的分享我的“教学成果”,竟然得到了某些领导的:“不应该让学生去教,学生教你做什么?”我在李镇西老师的序言里好像也找到了答案:这么一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我是不是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作为班主任,把管理琐事交给学生之后,自己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把自己真正还原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的放弃,也是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走教育舞台,心怀责任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