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在新的班集体里,我总有些彷徨失措。一直聪明有余而勤奋不足的我,看到新班集体里前两名女同学废寝忘食努力的身影,我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节奏。她们除了吃饭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连课间休息十分钟,除了上厕所,也是埋头做题。她们买了一堆辅导资料。晚上九点半结束自习课后,还要搬出凳子坐在楼梯道台阶上继续学习到凌晨一点甚至更晚。楼梯道的声控灯总是安静的熄灭,她们用力咳嗽唤醒。
迫于压力,我也加入了她们,只是我很困,第二天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她们一直是新班集体班主任表扬的对象。每次号召全班同学向她们学习后,新集体的所有老师们都会提到我,“你比她们资质好很多,但你态度不够。”每每听到这些,我心里很不舒服。在我眼里,很多人都如此牺牲所有时间在貌似努力学习,而并没有太大成效。我甚至怀疑她们做的都只是表面工作,我从来不认为“勤能补拙”。
在学生时代总有一批人,每天起早贪黑,勤奋到失去自我,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差。我一直想不明白,学习是给自己学的,做那么多样子给谁看?不可否认,有人通过努力能取得进步,但为之失去的太多,在我眼里是完全不值得的。
她们日日夜夜没玩没了的勤奋,给了我很大压力。我尝试改变自己如她们般刻苦,只是我不仅没进步反而因为睡眠严重不足而在课堂上多次瞌睡。我的效率大打折扣。初三第一次月考,我滑落到年级第12名。原来班主任找到我询问缘由,我说出了自己的无奈,他再次给我做了心里疏导让我坚持自我,按自己的学习节奏来,不要受外界干扰,并多次找我新的班主任和代课老师重视此问题,不要刻意引导这种过份勤奋的学习氛围。后来,我依旧如从前,按时吃饭睡觉,不论她们回寝室多晚我也不为之惊慌。初三是紧张的,一次一次月考,我们这一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被认为是十几年来最有前途的一届。
在距离中考一百天,学校开启了倒计时誓师大会,请来了年级前二十名的家长来参加。这是黄丽中学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型家长会议。爸爸不喜欢出现在人多场合,妈妈就来了。最近一次摸底考试,我班级名次第一,年级名次第五,并不理想,是我成绩波动里的低值。我是忐忑不安,在我心里,如果不是年级第一,那你的家长也不会是第一的待遇,这些年我都很清楚,校长老师们是如何按成绩评判学生对待学生的。我很担心母亲因为我不佳的名次被忽略轻视,这是母亲第一次也会是最后一次来参加我的家长会,我特后悔上次考试为什么不仔细一些,我原本可以第一名的。我很担忧!
一位一位老师激昂发言,我们举起拳头宣誓,努力拼搏获得中考的胜利!而我一直不安,排我前几名的几位学生家长都是外向型,一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不停炫耀她孩子上次的名次,满是骄傲。他们还会四处走动刻意拉拢校长教导主任和代课老师们,请求对他们孩子格外照顾,还说即将请所有老师们去她家做客,俨然一副八面玲珑的架势。母亲一如既往的安静,只是静静的听老师们分析中考局势和面临的问题。她几乎全程没主动说过一句话。我甚至都怀疑是不是所有老师们都忘记了她的存在,我的心里是非常难过的。
会结束后,我们回到了教室继续学习。而家长们被请去了另一个会议室。后来的事情,我都不得而知。而我那一天都是担忧的,本就安静柔弱的母亲,是不是成了这20位家长的陪衬?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从未当过绿叶。我又怎么忍心让母亲因为我去当了绿叶?
只是,周末回家。没等我开口询问,母亲异常激动的给我描述那天的场景。“这是我此生受到的最高礼遇,一定是你在学校一直以来优秀表现换来的。”妈妈一脸自豪的看着我。我很惊讶,我不是第一名,母亲又不是外向性格怎么会?
母亲回忆说,校长,教导主任,我以前班主任还有其他一群代课老师,都对我赞不绝口,对妈妈也是称赞不已说教育出如此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多位老师对母亲表示了敬佩,如此寒门能培养出不卑不亢的我。更对父亲母亲能坚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观点表示赞同。后来老师们陪同一起用餐,校长第一个来到母亲身边给她上了酒,说“感谢你为姓张的培养出一个人才”。校长和我同姓。校领导给妈妈夹了很多菜,前拥后簇把她围住,妈妈说她此生第一次这么当了主角,还是在一群知识分子面前,非常荣耀。我总是问校长和领导们是不是对第一名的家长更好一些?妈妈说没有,她说所有领导老师全程围着她,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前几名的家长还有一些吃醋。
完全出乎意料的礼遇,让我吃惊又感动。我学习劲头更足了,也更懂得感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去帮助影响身边更多的同学。
妈妈从未在别人面前夸耀过什么,她是少有的一直安静低调的人。而那次家长会她却经常跟人提起,每每惹别人羡慕不已。她总对我说“虽然一生贫苦,但有你们,我很知足,我从未后悔!”
到今日,我也不曾回馈给父亲母亲什么,感谢那一次家长会,让她的人生里曾有那么一丝光亮!
四年后,妈妈再次被请去学校参加弟弟的誓师大会。被校长请台上代表发言,妈妈说“葡萄要一颗一颗的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两次被请去参加家长会,一度在我们那里成为美谈。
多年后,母亲仍旧记得家长会被礼待的盛况。每每被提及,她都一脸幸福。在我们那个偏僻得只剩荒凉的地方,她一生没有走出去,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在那里。多年后,我和弟弟考上大学,我们有能力给他们买房搬走,父母和母亲都不同意,只是修葺了原来的家。他们说愿意待在那里,乡里乡亲一直对父亲母亲羡慕不已,敬佩不已,村委会的每一任村官,都会把父亲母亲请上台,讲述两个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去的故事,成为我们那里多年的典范事件。
我常跟父亲母亲说,在外面大学生遍地都是。而他们说,我们这里走出去太难,不管外面多少,我们这里至今不是没人超越么?
写到这里,内心一阵悲凉。在中国还有多少个村庄,无书可读?多少人一生的命运都在被禁锢?父亲,母亲,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
寒门难出贵子。
不是寒门无贵子!
我们一生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