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变成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1.好专利

目前我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新专利产生,专利本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怎么找到有市场竞争力、商业前景好的专利。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边是专利没有人要,都在睡大觉;另一边是,投资人、老板,看见从事技术转移的人,就去留话:有好的专利技术一定找我,好专利太难找了。(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优秀的剩女很多,但是还有3000多万男性光棍找不到对象)。那么,好专利为什么这难找?

2. 科学家

好专利基本都是来源于高校,要产生好的专利,必须从研发着手。解决的途径是,教授需要加强对产业的理解,同时提升对开发研究的价值的认同感。一流的科学家,科研人员习惯于追踪科技前沿、热点,一般是从当前热点的中有待于突破的“问题”出发,而对于市场的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本领域的竞争布局和态势了解不足。离开了对产业的专利布局分析,仅仅是有一些专利技术,其经济价值往往很难发挥出来。研发人员必须加强对产业的理解,必须具有产品思维,甚至是营销意识,懂得整合资源,通过一套完善的系统去推动自己的成果一步一步的获得应用。


3.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尤其是,在产业开发方面持续加强投入。我们一般说科技,其实似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二者相差很远。科研,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属于实验室里的工作。技术开发,是开发研究,属于产业界的动作。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科学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投入通常在1:100,才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科技生态体系。现有的成功案例表明,一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到市场,往往需要5-8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上千万美元的投入,高校不具备投资能力,而企业单独也不愿意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因此,产业开发,成果转化工作依然需要政府持续加强投入,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4.机制问题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再好技术,其实从实验室到工厂,都需要继续优化和迭代,才能变成消费可以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这个迭代和优化的时间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更久。这就意味着,研发团队必须能够沉下心了来,全面投入去攻关。很自然,这个时候科研团队是不能去承接很多其它的科研项目;这个时候相应的机制就要能跟的上。目前年年要考核的做法是没办法的实现的。


5.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

科技成果的交易与一般商品有很大不同,存在严重的双重信息不对称。(技术不适合完全公开,公开了也没用);购买双方都不知道成果的真实应用价值到底如何。买方感兴趣的技术的商业化价值、投资回报率。卖方总是不断的强调我的技术如何先进,构思如何伟大。二者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上。如何做好解读和系统性地支持,使买卖双方能有效对话,以科学评估技术的商业价值以及风险,找到商业化潜质较大的专利技术,是专利转移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工作必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目前我国这个方面的人才是急缺的。不能是简单作对接,进行信息发布,做网站,这些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专利到成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方努力,问题就能解决。这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相信知识产权的明天会有蓝天、白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利变成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