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 爱的滋养- 20220209

看了谷爱凌/Eileen GU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复,我不由得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一个十八岁的女孩! 她非常清楚:

o “I'm not trying to keep anyone happy. ….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that other people are happy or not. Because I feel as though I am doing my best. I'm enjoying the entire process… /我并不是想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并不是很在意别人是否满意。我自己做到了我想做到的最好,我享受了整个过程。。。”

o “So I know that I have a good heart and I know that my reasons for making the decisions I do are based on a greater common interest and something that I feel like it is for the greater good./我知道我心地善良,我知道我所做的决定,是基于更大的共同利益,我觉得这会带来更大的好处。”

o “And so if other people don't really believe that that's where I'm coming from, that just reflects that they do not have the empathy to empathize with a good heart.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就是我的初衷,那么这只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同理心去理解别人的善意。。。”

o “So yeah if people don't believe me and if people don't like me then that's their loss. …/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的损失。。。”

哦,是的, 这个十八岁的女孩,

1. 她非常清楚,她要什么。

1.1. 她要的是“as though I am doing my best/我想做到的最好”。只有这样, 才不会留有遗憾;

1.2. 她要的是“enjoying the entire process/享受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专注于过程,才不会患得患失。即使最后没有拿到第一, 也不会有太大的情绪上的失落,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况且, 奖牌、第一只是比赛过程的副产物,是“bonus/奖励”而已,“做到自己最好”、“享受过程”才是主要目的。

1.3. 她也知道, 她无法“to keep anyone happy/让所有人都满意”。是啊,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自会有不同的关注点。而我自己,能力有限,是无法做到让自己、让周边人同时都满意的。 按照优先级考虑, 让自己满意是第一, 只有自己满意了, 才有可能让别人满意。

2. 她知道, 做决定需要考量的点。

2.1. 善良 (a good heart )是出发点,对此要感谢家庭教育。

2.2. 正是基于善良, 与人为善, 所以, 她会在做决定的时候, 会考虑“团体”,即“a greater common interest/更大的共同利益”,“for the greater good/更大的好处”

3. 她知道,她无需别人认可。

3.1. 她没有执念,也不在意别人的认可。她霸气地认为“if people don't believe me and if people don't like me then that's their loss. …/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的损失。。。。

我不得不承认, 这个十八岁的女孩, 太厉害了,她自信,敏捷,勇敢。有着超越十八岁的成熟!想想我们自己, 换做是现在的我 (57岁),在记者会上,也未必能呈现出她这样的自信和勇敢!尤其是在面对卫报记者埋下的“地雷”时:“ you’ve spoken very eloquently about trying to keep everyone from China and US happy …./你很会说话, 让中国和美国观众都喜欢你。。。”小姑娘的回复太出彩了,“I’m an 18-years-old girl …/我只是个18岁的孩子。。。“  一下子,不着痕迹地就把”地雷“挖出。

受康德(Immanuel Kant)的影响, 我又要情不自禁地问一句,这一切“何以可能/wie moeglich”? 于是, 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她及其家庭的文章,来看看这姑娘何以可能呈现出我们看到的这等模样呢?

I. 是的, 我承认, 她有个好母亲。父亲的缺位, 并不影响母亲给孩子的全方位的爱和教育。 从谷爱凌自信的表现,可以看出, 姑娘的成长过程中, 不缺爱!这是她从原生家庭获得的最好的礼物。 也真是因为谷爱凌在充盈着满满的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们看到的十八岁女孩,

I.1. 阳光, 自信,有主见,有胸怀。她知道自己要什么(见1), 也不在乎别人的认可(见3)。

- 曾在某篇文章中看到过,小姑娘认为“滑雪不是自己人生的全部;但作为一项热爱的体育运动,滑雪会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她自己,“只想当自己愿意当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来北京参加比赛,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打败其他运动员,而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挑战以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无论这一跳成功与否,我都赢了,因为我能让世界看到这种精神,能让更多女孩们打破自己的界限。”

- 在面对美国人的质疑,小姑娘根本不解释,直接一句“Cry ab(about) it/去哭吧“ ,厉害的“北京大妞”!

I.2. 在爱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姑娘,学会了无条件地接纳和爱自己,换句话,就是她能正确面对压力,给自己“降噪”!:既相信自己能做到,也允许自己失误。即使失败了,受伤了, 也不影响她再次飞翔。

- 此次冬奥会上, 小姑娘在获得首金后, 曾说道:“看完她的动作(法国选手泰丝·勒德),也促使我想去尝试另一个方向的1620。我不是为了滑得比其他人好,无论最后成功与否,对于我来说,我都赢了,因为我让全世界看到了我想展示的体育精神。”

- 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才能从容、淡定面对失误,才会自信。

I.3. 面对有高风险的极限运动,小姑娘说:“ I Admit,I‘m In Love With Fear/我承认, 我爱上恐惧 ”(谷爱凌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 一个心中没有安全感(源于爱)的人,是不可能会“爱上恐惧”、敢于挑战的 。

- 而这背后,并不是盲目的热血主导,而是有理性的分析,和具体的操作。一个成熟的小姑娘!

I.4. 善良, 有很强的同理心。这点从她去安慰获得银牌的法国选手泰丝·勒德(Tess LEDEUX)就可以看出。

- 一个内心没有爱的人,是很难给出“善心爱意”的。

- 而且,这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参与、尊重、努力奋斗,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互相激励 ,因为是泰丝·勒德的1620激励了小姑娘去尝试另一个角度的1620。“泰丝·勒德第一轮就滑出自由式滑雪女子历史上最高难度的动作,她能够做成,也激励我去挑战自我。我之前从没有挑战过这个动作,最后做到了,也是历史第一。”谷爱凌说。(参见I.3)

I.5. 。。。

II. 除了原生家庭所给予的无条件的爱和包容外, 在原生家庭,姑娘还学到了:

II.1. 理性。

- 从她的文章(“ I Admit,I‘m In Love With Fear/我承认, 我爱上恐惧 ”)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不仅仅是有热血,还有理性。(参见I.3)

- 根据我的人生体验,不得不承认, 小姑娘在文章中所陈述的对“恐惧”的分析,以及对“恐惧”的识别和利用(兴奋感/excitement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有道理的,这是对那些面对挑战犹豫不决、踟蹰不前的人很好的提示。正如她在文章中所述:

“‘Fear’ is really an umbrella term for three distinct sensations: excitement, uncertainty, and pressure. I’ve learned that the nuanced indicators of each of these feelings can be instrumental to success when recognized and positively leveraged, and harbingers of injury when ignored。

‘ 恐惧’实际上概括了三种不同的感官体验:兴奋、不确定性和压力。我已经明白,如果意识到并积极利用这每一种感官中的微妙指示,会对成功有帮助;如果忽视它们,往往就是受伤的先兆。“

- 这姑娘,小小年纪,就已经能把“恐惧”看得那么透彻 ,并且知道何时是可以“冲”的, 何时又是需要继续准备,还有就是“降噪。正如她在文章中所述:

“Every freeskier’s goal is to recognize the minute differences between excitement and uncertainty in order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of injury.”

“每个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都要以识别出兴奋感和不确定感之间的细微差别为目标,以便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的同时,把受伤的风险减少到最小。”

- 她的理性,还体现在在上冰之前,在头脑中模拟“visualization/图像化“。根据我自身的体会, 在头脑中一遍遍的图像化模拟,对发现“实战”中的风险, 也是有帮助的;同时也能提升人的自信心、勇气。

II.2. 勇气。 

- 也许有人会说, 是因为“热爱这个项目”。没错, 热爱激发了突破自我的勇气!

- 可是,多数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喜欢“uncertainty/不确定性”。人总是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中”。可是, “uncertainty/不确定性”又是绝对的(用佛家的话就是 “无常“,“诸事无常”),而那个“一切都在掌控中“是相对的,总是会有结束的那一天。不管你愿不愿意, 喜不喜欢,你必须接受“uncertainty/不确定性”。

- 只有有勇气的人, 才有可能主动地面对“uncertainty/不确定性”,并且不纠结, 不痛苦,也才有可能突破边界“获胜”,“遇见更好的自己“。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的人, 只能是呆在“舒适区”,去“羡慕”别人。最后是被逼迫地、被动地、痛苦地接受“uncertainty/不确定性”。不得不再次感叹, 这小姑娘,厉害!

II.3. 做事专注, 用姑娘的话就是“热爱,百分之百的投入“。

- 当然, 你也可以说,因为姑娘从事的极限项目,专注力是必须的专业素养。

- 可是, 姑娘的专注还体现在她做的其他事上,比如她必须化很少的时间,去完成学业, 以便分配时间给她的运动爱好。

- 不仅如此, 她的专注力还非常有效率,使得她得以提前高中毕业,并被Stanford录取。正如她在文章中所说那样, 专注,还体现在

“… minimizing my need for external validation. I focus on gratitude, perspective, and on the joy this sport brings me, regardless of whether I’m alone or in front of a worldwide TV audience.

。。。减少自己对于外界认可的需求。无论孤身一人还是面对全世界的电视观众,我都专注于感恩(当下)、判断(当下),并享受体育带给我的快乐。”

- 不得不说,小姑娘看问题太通透了, “反求诸己 (《孟子·公孙丑上》)”和“活在当下/Carpe Diem”,这是我在经历过人生低谷后,才悟得的体会, 她早就妥妥地运用自如,让自己活得愉悦,像个“小太阳”似的散发着正能量。 

II.4. 丰富多彩、多样性。

- 在网上的视频里, 还可以看到, 姑娘还会弹钢琴;

- 姑娘还是签约模特;

- 从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 还可以看出,她的思辨力也很强 (这点从她的文章中也可看出),人格健全。。。

- 是啊, 姑娘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育特长生, 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姑娘还是个心地善良的“北京大妞”,有很强的同理心。。。

- 这真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存在。我不禁想问,这一切“何以可能”?

III. 是的, 谷爱凌有个“世界上最好的母亲”!这个母亲的好, 不在于“开车4小时送她去雪场训练”,还坚持有十年之久,而是

III.1. 母亲知道自己的任务,那就是首先做好自己。

- 没有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场;也没有因为孩子就放弃自己的爱好 (要不是母亲也是滑雪高手,谷爱凌还未必就能那么早地接触滑雪了);要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 (如理性,勇气)。

- 一个做好自己的母亲, 其情绪是稳定的,没有负面能量需要向弱者(小孩)释放;那么孩子也就有稳定的爱的抱持,也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爱自己, 接纳自己;然后才可能向外传递爱的能量。(参见I.4)

- 努力、专注做事,不是嘴上说说,孩子就会学会的。通常,孩子是在父母的身教下,自然而然地学会的。这就是所谓“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所说的那样长大,而是会按照父母本身的样子长大”。

- 所以,在做母亲这个角色上,我以为, 爱凌母亲做的正如老子所说的“行不言之教”。

III.2. 母亲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去尝试,去寻找小孩子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并且,她不替孩子决定,决定权在孩子手里,母亲则是陪伴和支持。用谷爱凌的话,“(妈妈)在充分尊重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我,激发出我内心的热爱和动力,让我勇敢地坚持下来。”

- 这样,孩子在享受到自由的同时, 也意识到, 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 即使看见孩子受伤,心痛的母亲,也还只是沉着、冷静地陪伴。如有一次,谷爱凌在训练中因脑震荡,出现短暂失忆,坐在雪地里大哭,说“我记不起任何事情了”。。。而心痛的母亲在这样的场景下, 也只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不替孩子决定。(换做其他母亲,也许早就替孩子决定“不干了”)。

- 在这次谷爱凌的首金比赛中, 姑娘和母亲有个电话沟通。母亲求稳,让她上1440就行。但是,小姑娘很坚定要上难度(参见I.2)。母亲的回复:“OK,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 清明的母亲没有“跨界”:“这是你的比赛”,潜台词是“这是你的比赛, 你的决定,你要自己为自己负责!”是啊, 母亲的陪伴只能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孩子总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不得不在此,对奥运冠军的母亲点赞!

III.3. 母亲没有因为孩子出生在美国, 父亲是美国人, 就放弃对孩子母国文化的影响。 很多移民二代,其实就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 慢慢地,连中文都不会说了。

- 而在母亲的坚持下, 谷爱凌每年将近25%-30% 的时间在中国度过, 中文和英文同样的流利。

- 对中国,对北京的感情, 让她自主作出决定,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

III.4. 母亲曾在谈起对孩子教育时,说道:“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我想,这是许多家长需要反省的,因为我们很多是做错了的:

- 看见孩子写字错误,就纠正;甚至孩子用左手写字, 也要纠正为“用右手“。。。可怜的孩子, 在进入学校后, 忽然发现,原来的”暖春“,忽然变为”寒冬“,他/她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不用说”创造力“受到影响,连”自信心“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 因为父母对“快乐教育”的肤浅理解,以为,“对孩子包容,不给孩子压力就是快乐“。孩子做一点点事,就表扬“太聪明、太厉害”。所以, 孩子就活在“自己很聪明、很厉害”的幻想世界里,处在”放任自流”的快乐状态。全然忘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 “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nothing can be taken for granted。“长大了, 成年了, 没有学到让自己安身立命的能力,这真是悲剧。 

- 引导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找到自己热爱的事,通过努力,让自己在做事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找到喜乐,也让自己能安身立命,这应该是父母给孩子的礼物。 “我不是为了比奥运会而滑雪,也不是为了上斯坦福而学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自己热爱,因为我喜欢做,然后顺便开始比赛,顺便开始赢,那就让我更喜欢它。”谷爱凌的这段话, 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IV. 看到和自己几乎同龄的谷爱凌的母亲,不禁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 我能做到什么程度?谷爱凌的母亲又何以可能成为女儿眼中“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看到爱凌的外婆/姥姥,我明白了。 在谷爱凌的眼中, 母亲和外婆,“非常自信、非常勇敢、非常有力量“

IV.1. 做好自己(“自信”,“勇敢”,“有力量”),给孩子充分的爱, 是这个家庭在传承着的精神。

- 这个家庭不是生活在“理想国度”,他们和我们一样,也经历了“战争”、“大动荡”, 也经历了生老病死。可是,在姥姥的眼里,没有抱怨,没有叹息,有的是“勇敢“向前走、有”力量“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 相信母亲刚到美国时, 除了天资外,也是囊中羞涩,但是“自信”,“勇敢”,“有力量”,让她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 现在,在十八岁的女孩身上,我们不也是看到了“自信”,“勇敢”,“有力量”吗?!

IV.2. 不要抱怨命运不公,你没有一个 “最好的母亲”, 或者你没有一个“最好的姥姥”,但你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成为你孩子的“最好的原生家庭”,成为一个“自信”,“勇敢”,“有力量”的人。

- 和自己连接,修复自己的“内心空洞”,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有爱,有光亮的人;

- 和自己连接, 自己掌控自己的幸福,勇敢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 活在当下/Carpe Diem!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感 – 爱的滋养- 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