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田晓霞

田晓霞这个人物太过理想,所以注定不得善终。

毕竟,路遥是现实主义。

因确定了心中所爱,便爽利拒绝自己的爱慕者,又亲自上门见面,给不安的孙少平吃下定心丸。

把刚刚萌芽的误会疙瘩,简单粗暴地拦腰掐断。

大方坦荡又体贴。这一点令多少读者心存好感,无论男女。

若是大洒狗血的剧本,两人的误会怕得来回纠缠好多集。

若是当下的情侣,也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不时有冲突就要翻旧账,久久过不去。

但田晓霞又是充满年代感的人物,不能简单用以对比现在的人。

那是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没几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刚开始推行,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采矿挖煤炼铁炼钢如火如荼,全中国百废待兴。

吃苦耐劳者,眼光独到者,总有机会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于是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

那时候上过学的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摩拳擦掌,眼神明亮地为自己的信念奋斗,对未来满是憧憬。

整个八十年代,像初升的朝阳,充满勃勃生机。

人与人之间虽不免有龃龉,但信任感也远远大过当今社会。

比起当今种种不确定,那时候的人很容易“笃定”。换个说法,也可以称之为“赌性”。丁是丁,卯是卯,说出口的话,一字一句,称斤论两,毫不含糊。

于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赌上尊严,赌上生命,结果是好是孬,都认了。

对于连温饱都堪堪解决的孙少平来说,爱情绝对是奢侈品。

可田晓霞就这么不管不顾闯入他的生命。

田晓霞出身好,家庭条件不错,从小便能接触许多书,所以眼界学识都比同龄人高上许多。

她热情开朗,包容大度,偶然发现孙少平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也那么热爱看书,十分新奇高兴,于是力所能及帮助他。

因理念相合,两人经常在一起,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就算高中毕业,一个回家务农,一个继续上大学,也没完全断了联系。

两个人从相知慢慢发展为相爱,实在是顺理成章。

只是,双方各方面差距太大,孙少平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

所以,晓霞的勇敢积极让他既动容,又动情。

当然,他也值得晓霞的勇敢。

孙少平读完高中后,不管是回家务农,还是做居无定所的揽工汉,都没有忘记继续摄取知识养分,依然一有空就看书看报,关心社会时政。

就算后来去了大牙湾煤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也坚持在晓霞的帮助下继续看书,矿部大楼前的阅报栏更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

但也是在这个阅报栏,他看到了田晓霞的死讯。

他亲爱的人,在发回那条珍贵的灾情报道后,很快便因救人消失在了滔天洪水中……

距离他们的古塔山之约,只剩两天。

他却再也等不到她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就算明知这本书讲了什么,明知后面的剧情会如何发展,可当你一点一点接近那段早已熟知的桥段,心跳还是会不由加快,眼眶还是会忍不住热烫,直到——

潸然泪下。

路遥的文字朴实平淡,毫不花哨,却字字都似钉在人的心上。

高中时读不进《平凡的世界》,或者因时间空间相隔甚远,或者因内容实在太“平凡”无趣。

比较起来,更喜欢莫言。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从故事性来说,莫言的作品更耐读。有跌宕起伏,有一波三折,有戏剧张力,又有各种新奇的意象。

可而今有了阅历再看,竟读得心力交瘁。

叹世事艰难,叹生死无常。

平凡人,平凡的一生,无不过五关,斩六将。顺顺当当活到老,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容易,和平下不易,战乱中更不易。

这《平凡的世界》,对如今的生活又如何没有借鉴意义。

有一个词,书中出现无数次——

恓惶。

百科解释:忙碌不安、悲伤的样子或甘肃、山西、陕西的方言。在陕西话里还有穷困潦倒、可怜兮兮的意思。 山西方言中还有穷、搓等现代化的意思。

在黄土高原一带的语境中,这词再贴切不过,一词便能包含诸如穷困,不安,悲伤之意。在许多情境下,竟都想不出更好的替代。

田晓霞如此突然逝去。

孙少平又是何其恓惶。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世界》之田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