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也是每个高中生所必学的一篇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多被理解为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但是今天重读《孔雀东南飞》却可看出,其悲剧的来源非是封建礼教的残 无情,而是焦刘夫妇本身的问题,以下呢,结合文章,一点点给大家分析一二。

  首先,开篇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一番抱怨,说明了自己多才多艺,但在家里被嫌弃,直接点明了告诉焦仲卿,把她送回娘家。注意,一开始公婆并没有说让刘兰芝回娘家,是刘兰芝自己向丈夫提出的。焦仲卿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就想阿母说明他和刘兰芝感情深厚,而且刘兰芝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为何您不满意呢?而阿母的回复是刘兰芝不懂规矩,想让他娶秦罗敷,这样的回答,焦仲卿自然不能接受,但是他的回复无疑更使阿母生气,依据原文“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这是婆媳战争之间的大忌,怎可向着媳妇,而反对母亲呢?而且如此大胆,无疑更使阿母驱赶刘兰芝了。

  接下来就是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承诺,而刘兰芝回答则是“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了,我走还不行吗?刘兰芝此时的态度是对爱情的绝望,从她接下来的动作则是把衣物留给焦仲卿作纪念来看,刘兰芝对丈夫是有真情,但又看清现实,所以不至于到殉情地步。

离开前呢,刘兰芝是精心打扮,弄得“精妙世无双”,上堂去拜见阿母,阿母气未消,当然不能消,看到如此花枝招展前来拜别的刘兰芝,当然不能消气,而刘兰芝的言语间也未曾有过想挽留之意,只是说明今往的经历,然后哭着出去,并未请求阿母的收留,可见她心中也是对阿母有意见,而且根据上文提出的回娘家来看,她本人也并不想在留下去。

在路上呢,焦仲卿又给刘兰芝发下誓言,绝不抛弃,只是暂时回娘家,今后必来迎取。刘兰芝此时是被感动,也相许诺言。

而面对回家的刘兰芝,刘母是击掌欢迎,这一点很奇怪,但书中并未解释为什么,而之后刘母问因为什么过错要回来,刘兰芝说我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注意,刘母此时对事情是一无所知,接下来就是县令家的儿子和郡丞家的儿子派人提亲,虽都拒绝,但先后态度不同,第一个是您先多方打听打听别家好姑娘,然后我再答应你;第二次就是直接拒绝了,先后差异的不同是应是刘兰芝对此事的态度的改变。而且刘兰芝的美貌出众,多才多艺,在此处通过回家仅仅十几日便有两家来求亲,由此,焦仲卿是否配不上刘兰芝,外面也许早有风言风语,这许多语言也许被阿母听到,心中烦闷,故此回家发泄到刘兰芝身上?

而接下来刘兄的话广被批判,但是细看后,我却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分明就是事情:“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的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意思就是你拿这样的注意缺乏考虑,先前只嫁了个府吏,现在却嫁的太守的公子,运气的好坏天上地下,足够使你荣耀了,这样好的郎君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句句都是实情,而且且不说刘兰芝能否回去,即便回到焦仲卿的家里,阿母会不会再三下绊子,也未尝可知,现在霸道总裁就在眼前,又高又帅有权有势,不嫁更待何时,站在刘兰芝的角度,这也许就是最对的答案,很多人批判刘兄,且不知刘兄错在何处?

刘兰芝的回答呢,模模糊糊,大体应是同意,但结合后文来看,好像却是迫不得已,她不情愿,那边就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这时候呢焦仲卿也应该知道这件事了,估计也是一脸懵逼,为何事情如此恶化,便去寻找刘兰芝,刘兰芝则劝他放弃希望,不可能在一起了,焦仲卿于是就说:“卿当日盛贵,吾独向黄泉!”但是结合下文,估计这就是句气话,因为焦仲卿回去后并未做自杀的准备,但刘兰芝估计当真了,回去就跳河自尽,至于很多人问为何脱去丝履,由上文推知,衣服是刘兰芝自己做的,而丝履恐怕是类似于定情信物之类的东西,留下,表明与世俗的决断吧。

而刘兰芝死后,焦仲卿的自挂东南枝,应是出于对刘兰芝的愧疚,懊悔,而自杀。

总而言之,这篇故事,非是因爱情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而是婆媳关系不和,媳妇看不见希望,而婆婆也正欲驱赶,遂回家,而焦仲卿对妻子有情但无义,让刘兰芝绝望,但又许下种种诺言,未见实施,刘兰芝的痛苦是对焦仲卿的软弱妥协而痛苦,非是爱情,若非焦仲卿的以死相逼,恐怕已和太守的儿子过在一起,只消三五天便可把这事忘却,快快乐乐的生活,而焦仲卿明知事已不成,自己又软弱,而且处理不好婆媳关系,遂不如去取秦罗敷,也不亏他,且的孝子之名,两家皆大欢喜,这也许就是最好结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