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计划——读《增长黑客》有感

接触到这本好书,起初是因为我的老板推荐一看,说期待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都能够成为有增长思维的产品。于是,我开启了这场阅读之旅。

这次旅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这将被我称为一场“摘星计划”。

Pexels 上的 Achraf Alan 拍摄的图片

为什么叫“摘星计划”呢?让我带你一起走上旅程看看。

首先,顾名思义,我们这次旅程的目的地一定是星星✨,这可不是颗一般的星星,而是“北极星”。做产品的同学想必都知道“北极星指标”吧,这个指标就是每个公司想要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目标,由于目标需具备可量化的特性,因此就会是一个数值的指标。比如:Facebook就曾以“月活跃用户数”(MAU)作为对内运营及对外公开的主要指标。

其次,要摘到“北极星”这个目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会历经九曲十八弯,降妖除魔,经过多道关卡,最终才能够抱得星星归。那么,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鼎鼎有名的——“海盗模型”!海盗模型又称为“漏斗模型”,就像一条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每到1个里程碑,就有一部分人被筛掉了,成功通过的人占到达人数的比率就叫“转化率”。

Pexels 上的 Jordan Benton 拍摄的图片

海盗模型,也叫AARRR模型,其含义如下:

    A= Acquisition用户获取

    A= Activation用户激活

    R= Retention用户留存

    R= Revenue盈利

    R= Referral用户推荐

    有时加上R= Resurrection流失唤回

每经过一个如上的关卡,都会有部分用户流失不再进入下一个关卡,这意味着用户没有实现转化,产品也因此没有获得收益。于是,提升每个步骤的转化率就成为了各公司产品经理的目标。而如何去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率,以最终达成“摘星计划”摘到星星呢?这就要进入第三个环节。

Pexels 上的 cottonbro 拍摄的图片

第三,即A/B 测试。想要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率,谈何容易。每个产品所面临的第1个问题就是,怎么提升,通过什么办法和途径去提升呢?答案是,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答案。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进行测试。所谓A/B测试,以我的理解就是高中化学课上进行的那种实验。一般都是控制变量,在相同情况下,观察哪一种测试的结果好,就选择哪个途径。

以上3大元素“北极星指标”、海盗模型和A/B测试,基本涵盖了增长黑客达成“摘星计划”的全部要点。原书作者还非常热心地介绍了如何组建增长团队,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等问题,提供了不少的增长模板和案例,让作为读者的我,耳目一新。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很容易地走过了摘星之旅呢?

事实上,这仅仅是听起来容易而已。在此,就我不长的产品经历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Pexels 上的 Anna Tarazevich 拍摄的图片

首先,北极星指标就像人生目标。目标很难找,同时也极有可能找错,要经过反反复复的验证和重新选择。并且,北极星指标的制定既要符合高层对于产品愿景的战略考量,也需满足业务需求,同时需符合可衡量的特性。这对于制定者来说,本身就是个大难题。

其次,AARRR模型就像个单向的漏斗。漏出去容易,想要少漏出去必须悉心打磨缩小孔洞。这就需要精细化运营。第一,需要有经验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选择从哪个关卡开始优化的切入点。第二,需要找对用户流失的关键缘由,才能对症下药、恰到好处地找对策略。

再次,A/B测试就像个烫手的山芋。当你的产品每周都有做不完的需求,每个月都经历好几次迭代的时候,想要控制变量都谈何容易。不仅如此,很多开发测试都没有做A/B测试的意识,他们认为日常需求都做不完,又何必浪费资源,去做一件肯定会有50%被舍弃掉,并且还不一定看得到最终成果的事情呢?不用说技术同事会吐槽,有时高层更会有这样的排斥心理,这导致A/B测试甚至整个增长团队受到外界不少的质疑。

但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要做增长黑客,走“摘星计划”呢?

Pexels 上的 Kampus Production 拍摄的图片

我认为,这是难但是正确的事情。不论什么产品,必然是依托于价值的增长而存在的。这与不论哪个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标一样,盈利不是唯一目标,但盈利是一个公司、一个产品能够继续生存,在生命周期中能够不断延续和长大的基石。

因此,这颗星星,摘得困难,但摘得值得。在此,也祝愿各位能成为增长黑客,在“摘星”之旅上披荆斩棘,最终摘得那颗最亮的星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星计划——读《增长黑客》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