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徒手盖城堡的流浪女人


时隔21年,《海上钢琴师》重映了。

《海上钢琴师》在一代人心里堪称经典。

主角1900是个被船工抚养大的弃婴,长大后成为钢琴天才,几十年来从未下过这艘邮轮。

有一天为了追随爱情,1900几乎要离开邮轮了,却在最后一刻,转身回去。

并留下一段经典对话:

上了岸,何去何从?

一个女人,一栋房子

一块属于自己的一片窗外的风景,一种死亡方式

所有这些问题都涌到你面前,你却不知尽头

你难道就从来没有被这种想法吓得要死吗?

小时候,我看不懂《海上钢琴师》。

当我看懂时,我已经活在了“一个男人、一栋房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片窗外的风景,一种死亡方式”的生活里。

我一直以为,1900只是一个天才的理想主义,和我们普通人离得太远。

但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竟然有和1900一样的人。

她就是张素英。



张素英是个女流浪汉。

没人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浪的。

而人们知道她,是因为她一个近乎行为艺术的举动——一人来到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徒手建造了三层高的房子。

盖房子的材料全是从两公里外的垃圾堆里捡回来的,有半块的空心砖,旧门板,小石子,铁皮,也有那种男人都搬不动的大石头。

无论是风雪天,还是过年,当地村民们都会见到张素英像蚂蚁一样来回运送着砖头。

这座房子,被人称之为张素英的“城堡”。

为啥要盖房子呀?没人知道。

有很多人说,这人是神经病吧。

但事实证明,张素英除了不爱说话、成天盖房子外,举止和正常人无异。

她不是什么没家没子女的孤寡老人,三年前,女儿来找张素英劝她回家,被她拒绝了。

她特别爱干净,每次开始盖房子时,都要系围裙,戴上橡胶手套,生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

她爱美,天气好的时候,她还会打水洗头发,然后把头发辫成麻花辫。

她看见好看的旧衣服,就捡回来,挂在窑洞里,像一面面彩色的帆。

 

在为她拍纪录片的导演孟小为看来,她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流浪汉,她有自己的审美和品味,像个落魄的“贵族”。

就连她的“城堡”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栖身之所,城堡有四五层楼那么高,城堡”里面的结构弯来绕去,错落不平,很有“设计感”。



空闲下来,张素英会到村子里一声不吭地帮大家干农活,她手脚麻利,力气也大,村妇们都说“她一个人能抵我们三个”。

有村民过意不去,给张素英塞点钱,她不要,干完农活转头就走。

孟小为有时候劝她,你一个人住没必要盖这么大;

他还提过送张素英回老家,再给她盖个房子,她默然拒绝。

后来,这位导演在纪录片里边说,他好像有点理解她了:

这座脱离了实际用途的房子,是她精神的避难所,是她逃离了熟人社会后给自己的栖息地,是追求自由的信徒给自己建造的朝拜圣堂。

是她凭一己之力,为自己打造了一座1900的轮船。


只可惜,这故事并没有个圆满的结局。

2018年腊月,流浪的她被人送到了当地的救助站。

她的“城堡“也被派人用铲车夷为平地,满地废墟。

她从救助站里翻墙偷跑出来,回去救她的城堡,五公里的路没日没夜地走了两天。

但迎接她的只有废墟。

张素英站在废墟前,足足哭了一个多小时,后来经常坐在窑洞里发呆、抽烟。

她的城堡垮掉了,她精神上的家也被摧毁了。

微博网友@伊西多拉在树上评论:

“拆掉张素英的城堡就像《海上钢琴师》里炸掉1900的轮船。

当一个人完全躲进自我营造的精神舒适区或避难所,摧毁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坍塌的不是房子或船,而是她的整个世界。”


老鹰的巢穴被捣毁,信徒的圣堂被铲平。

他们追求的意义感也随之毁灭。

几天后,张素英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离开了。

“我要走了。”

“你这是去哪儿啊?”有人问。

往高处去。



报道出来以后,热评分两种观点:

一种感慨张素英的理想主义,将她和她的城堡上升为哲学和艺术层面,大加赞扬。

另一种则说她盖违章建筑,活该被拆,其人就是精神病。

一时之间,这件事变成一场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辩论的狂欢。让人不得不想起,前段时间,奇葩说那个“救猫”还是“救画”的辩论。

当时,李诞的一番话火遍全网。


总结起来,就是在讲人要活得实在一些,追求金钱,快乐至上,各扫门前雪。

少想些“远方”,少抠些“意义”,少谈点“理想”,这些破玩意有啥用?

好多人为李诞点赞。

是啊,作为一个时代的小人物,一个芸芸众生,一个路人甲乙,“活得实在一些”一点问题也没有。

只是,这样的“实在”的生活,不知道为什么,细思恐极。

它是你朝九晚五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平淡,是升职加薪,为父为母,买房供车……

是被“社会时钟”安排得明明白白,是当所有人都觉得你的生活圆圆满满,你突然在午夜梦回时发出一声喟叹:

哎,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

哎,难道我的人生就真的只有这么一点点?


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吧,有那么一点点不安吧,有那么一点点沮丧吧。

繁华生命深处的那一点空洞,感受过它的人,都知道它的恐怖。


 

还记得去年,那个开飞机自杀的年轻人吗?

29岁的纽约年轻人理查德·罗素,生活在美国西雅图。


他家庭美满,身体也无恙,是个机场的搬运工,每天的工作是帮旅客把托运的行李一件一件搬上飞机。

亲戚朋友都喜欢他,说他是个善良的小伙子,喜欢帮助别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但在一个夏日傍晚,他偷开了一架飞机,在空中做了一连串既美丽又危险动作后,坠毁于附近的小岛。


人们不解,理查德为什么要寻死?生活很美好啊,还要啥自行车?

或许答案藏在他临死前与塔台的对话中:

我只是一个已经坏掉的人,我不知道哪里有几颗螺丝松了。

虽然我们无法探究理查德的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句话,让全世界的互联网都动容了。

微博高赞评论@殳俏为它作了注释:

我们每个人都有未竟的理想,无法付出的爱。

那些指向生命深层次意义的东西,让我们有了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



最后,跟你分享一个我朋友的小故事:

有一次,在午夜航班上,她有幸见证了一次雷暴——紫色的雷电四散在云海间,天地都被照亮,自然的壮阔第一次展现在眼前。


让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然的磅礴力量和人类生命的渺小。

她告诉我,不知为何,那一夜的奇观给了她力量,每当她陷入生活的疲累和琐碎中时,想想那一夜的雷暴,都觉得有力气继续生活下去。

我想,她有幸见证了一些真正的波澜壮阔,真正的崇高,这给了她某种生命更高处的构建。

而这些,是我们这个“小时代”所不再追求和推崇的东西了——

它是我们身在阴沟里,也要眺望的星空。

它是被人耻笑的“意义“、“崇高”、“虚的”。

但它也是张素英的“城堡”,是沈巍的流浪,是1900至死不下轮船的理由。


#今日说说:你所向往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海上钢琴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徒手盖城堡的流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