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老师最能感动学生的就是爱心及责任心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水泉村小学唯一的高老师要回去照顾病重的母亲,13岁的魏敏之去代课。任职没几天,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因为她曾对高老师承诺代课期间一个学生都不能少,便决定到城里寻找。可她身无分文,能如愿找回学生吗?

其实,魏敏芝是村长从邻村聘请来的,高老师觉得一她还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孩子无法胜任,可村长实在请不到人,只能将就。

高老师回家之前,交代魏敏芝每天让孩子们抄书,并保证让学校四个年纪级26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点头答应了。

由于魏敏芝没文化、年纪小还毫无经验,学生们非但不听她的,还要欺负她。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张慧海,总给她惹麻烦,让她无计可施。而且,任教几天后点名时,张慧海居然没来上学。她急得马上去家访。

到了张慧科家才知道,他父亲去世了,母亲常年患病,看病还欠下几千块钱的外债。于是,母亲让他到城里打工挣钱了。

才几岁的孩子能打什么工呢?魏敏芝刚嘀咕,就想起自己的承诺,不能少一个学生。如此,她问了地址就决定到城里把张慧科找回来。

她手中没有钱,便马上去问村长要,可村长说没钱还让她别管。魏敏芝不气馁,她回到学校,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钱。可每个学生把口袋里的钱摸出来凑一起,还不够两块钱。

魏敏芝不知道进城车费要多少,预计来回九块钱。她让每个学生明天拿五毛钱来,可每个学生家里都穷,哪来的钱呢?正在发愁,有个学生提议到不远处的砖厂搬砖,还说搬一块砖有一毛五工钱。

这可是个好办法,魏敏芝不上课了,她带着二十六个学生去搬砖。很不巧,到了砖厂厂长不再。魏敏芝不想再等待,马上动手搬砖。

厂长回来看见这群学生不把砖叠放好,还碎了好多,正要斥责,魏敏芝就索要工钱。后来厂长听说他们是高老师的学生,才当做赞助一样给了他们十五块钱。

搬砖整整化了两个小时,学生们又累又渴。魏敏芝带着他们到超市花六块钱买了两瓶汽水,每学生喝一口。

当他们赶到了车站才知道进城车费需要二十五块钱,魏敏芝提议再去搬砖。可学生们已精疲力尽,都说搬砖太累不愿去。有个学生还说不如混上车进城。

大受启发的魏敏芝带着学生来到客车前起哄,她顺利地上了车。可还没走多远就被赶下车,此时她还想进城,就一步一步地沿着公路走。黄昏时,三轮车司机好心搭载她,她终于在第二天黎明前到了城里。

城市里车水马龙,魏敏芝问了好多人才找到张慧科打工的地方。可同伴告诉她,张慧科在车站走丢了。急得魏敏芝立马反问为何不去找,同伴居然说,她一天能赚二块五钱,没空找。魏敏芝说给她两块五钱,两人一起去找。

于是,魏敏芝和张慧科的同伴来到车站,让广播员广播寻找。可广播员都下班了,还不见张慧科的踪影。同伴不愿意再浪费时间,索要了两块五钱走了。

已经一天没吃东西的魏敏芝饿极了,可她口袋里只剩下六块五钱,不敢随便花。看到大排档上别人吃剩的面条,她就狼吞虎咽起来。

漫无目的行走时,魏敏芝看见墙上贴着寻人启事。于是她掏出口袋的钱买了笔墨及纸张返回车站写寻人启事。

第二天一大早,在候车的大叔看见她写的寻人启事没有地址及联系电话,就说这样的寻人启事无法找到要找的人。她的希望落空了,便问大叔有什么办法,大叔让她到电视台去播放寻人启事。

如此,身无分文的她步行来到电视台,刚要进去被保安拦住,只得在门口睡觉。上班时间到了,她立马走进办公室说明来意,工作人员因为她没钱没证件要赶她走,还说除非她是台长的亲戚。

此时,魏敏芝明白了,找到台长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她在门口问每一个进去的人是不是台长,又一天过去了,她还没见到台长,只能喝了几口自来水就睡在门口。

第二天,台长知道有个小女孩要找他,就让人把魏敏芝带到办公室问她有何事,魏敏芝把找人的事叙说了一遍。台长马上安排电视台的主持人录制节目。

主持人问及村里的教育情况时,魏敏芝除了说了一句:”他们都缺钱”外,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末了主持人让她说出想对对张慧科说的话,她哭了,哽咽着说:”张慧科,你在哪呢?我都找了你三天了,都快急死了。”

曾施舍吃的给流浪讨饭的张慧科的老板看了电视,马上拉着他来到电视机前,问那些人是不是在找他,他点点头,哭了。

后来,电视台派人开专车搭载魏敏芝、张慧科及社会各界赠送的彩色粉笔、书籍等教学用物资回来了。村民纷纷走出来看,大家都对魏敏芝翘起大拇指。

魏敏芝让每个学生用彩色铅笔写一个字,张慧科写下了”魏老师”三个字,他表示一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这是1999年上映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情节,代课老师魏敏芝虽然是一个十三岁只有小学文化的小姑娘,可她遵守承诺,不怕吃苦,在没钱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到城里寻找辍学的学生,最终不服她管教的学生被她感动。

由此可见,老师的爱心及责任心最能打动学生。毕竟,关爱就像恰到好处的阳光雨露,能让学生茁壮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都不能少》:老师最能感动学生的就是爱心及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