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接受现实,享受寂寞,沉静内心,接近幸福

 

 

01


在一本叫做《我遇见了人类》的书里,一个外星人是困惑的,因为他看到人类的书店满坑满谷都是书。在他眼里,人类是一种必须读书的物种,而且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读书上面,因为人类没法像外星人那样能同时嚼几本大部头的书,更不能在瞬息之间消化掉近乎无限的知识,无法像外星人那样痛快地往嘴里扔一粒语言胶囊完事。


刚看完这本书的那几天,我莫名其妙地不想看书了,因为我怕外星人笑我蠢,而且我确实觉得他说的是对的,等我读了足够的书,确实达到开悟通慧的境界无所不能时,死神马上也会上门找我了。毕竟,我是人,没法永生。


可是,我毕竟是地球人,而不是外星人。所以,郁闷过那么几天后,我又开始看书了。管它呢,能看多少算多少吧,反正也没指望自己能达到开悟通慧的境界不是?


做个好人就足够啦。梁晓声先生就说过:我们读书时,会对书中的正面人物产生敬意,继而以其为榜样,他们怎么做,我们也会学着做。学的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这条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读了很多好书,他很可能是个好人。

 

02

以上说法出自于梁晓声先生的《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这本书被梁晓声称为“不愿做一本畅销书的书”,书中从三个部分进行分类,与书为伴、沉静我心接近幸福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梁晓声先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不仅表现在做人上,更是在作品上。是一个不愿“出书”的作家。对于自己的书,他给予的评价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


可即便这样,他的代表作《人世间》还是获得茅盾文学奖,更是被改编成了热门电视剧(可惜我还一直没去看),引发了一波网络热评。


说实在话,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先生写的书。

03


这本书的文章都是梁晓声先生自己对于读书的感悟,也有自己对社会当下读书氛围消散的担忧。


在“与书为伴”这部分,作者就总结了:无论你端盘子、开饭馆,或是工厂里的普通公认,那么多的好书就摆在那供你选择。与其怨天尤人--我没有一个好爸爸、好家庭,连朋友都在同样层面,不如看看眼前这条路,路上铺满了书。

 

深以为然。

 

在书中一篇文章《读书与人生》里,谈到孩子的教育,认为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低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而且不只是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文艺创作者的想象力也是低于西方人的。所以希望孩子们从小读读些娱乐性的、快乐的、好玩的、富有想象力的书;而对于青年们,则希望他们能读一点儿历史书籍;至于中年人嘛,要读一点儿诗歌、散文,读一些性情读物,倒是无须看权谋类的书;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呢,则要读一点儿儿童读物,看一点儿卡通,这样,在读书之后就能和孙子们做隔代交流、做隔代的朋友,因为现在的孩子非常孤单,非常寂寞,孩子身上有总体的幽闭和内向的倾向。


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文章中,梁晓声先生回忆了自己的读书历程,他小时候很幸运,外祖父喜欢读书,为母亲读了很多唱本,虽然他的母亲是文盲,但能给梁晓声讲故事。


然后,他开始看小人书,读名著,并得出前面我们提到过的结论:一个人读了很多好书,他很可能是个好人。


而在我们现下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很多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些不良内容就像无形的绳子,套住一个人的品味使劲往下拽,往往还“下无止境”。


这是一种悲哀。


放着那么多好的书、好的文章不看,却偏偏愿意沉浸在那么低下的泡沫里,除了抱怨人生没有希望还能怎么办呢?


在《唐诗宋词的背面》,先生从《全唐诗》入手,为我们剖析了薛涛、鱼玄机、李冶、关盼盼、步非烟、张窈窕、姚月华等一批在唐代诗名远扬、诗才超绝的才女们。感谢康熙老爷子的开明,才使得曾沦落为官妓的薛涛,被官府处以死刑的鱼玄机,以及那些地位地下甚至什么明白身份都没有的才华横溢的唐朝女诗人们的名字被我们看到,也感谢梁晓声先生让我知道了原来曾经那些被我们熟知甚至佩服的所谓“大家”原来竟然也有如此不堪的一面。


比如元稹,他不仅理所当然地占有薛涛,还每每在薛涛面前颐指气使摆着才子和监察使的架子,薛涛只有忍气吞声自认卑下的份儿;而元稹曾经许诺纳薛涛为妾也是一口空谈而已,一到杭州另就高位就另觅新欢,从此不再关心薛涛之命运,连封书信也无;


再比如温庭筠,才女鱼玄机生前虽然与其情诗唱和频繁,可是在《全唐诗》所载温庭筠全部诗中,却不见一首回赠她的诗;


再看白居易,关盼盼被一个叫张建封的人纳为妾,后来张死了,关盼盼作为一名妾,独居为其守节十余年,原本不关世人任何事,偏偏家里宠着三妻四妾的大诗人白居易跳出来作诗“讽其未死”,导致关盼盼绝食而亡;


还有苏东坡,身为营妓而绝顶聪慧的琴操,与他试作参禅问答后,竟然在如花岁月削发为尼;他的婢女春娘,貌美而富于才华,可是竟被苏东坡换了一匹马!春娘气愤不已,留诗一首后触槐而死: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


所以,我们今人欣赏唐诗宋词时,也要想到这些才女们,对她们心怀感激和肃然。


04

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就像周国平老师说的:“每个人其实都是这个世界的井底之蛙,只是读书可以让井口扩得更宽一些。读书也是一遍遍打碎自己并重建的过程。你会毫不留情地推翻过去的自己,开始寻找一个新的自己,但之后又会再推翻,再将自己打倒在地。这个过程很痛苦,但经历过你才会发现,人生很多时候都是会辜负自己的,你的很多境遇都是辜负你自己的,但唯一没有辜负你的就是读书这件事。”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读懂自己、接纳自己并更好地生活,其中很特别的一条就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寂寞?在梁晓声先生认为,寂寞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所说的话,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


在《读的烙印》里,先生写了几则故事:


医生冒充病人的儿子,只为满足老人临终遗愿;


一个生活窘迫的男人放弃偷窃小首饰店,改为抢银行最后失败被捕,却保住了首饰店员的工作;


即将退休的老消防员和尚在实习期的消防新人,冒着被处分的风险、调派消防队成功救助一名生命濒危的老妇人;


失聪优秀女大学生被善良的主编录取,却错怪全体同事为了能与她顺利沟通从而集体培训手语的善意,得知真相后,女大学生“感动又羞愧”;


第五个小故事依然是关于首饰店发生的暖心小故事,年轻的男人为了满足一个小女孩给从小把自己带大的姐姐买一个礼物的心愿,将自己店铺的镇店之宝(项链)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小女孩后自己关门去外地打工,三年后回来,姐妹俩把项链归还,并且,姐姐和男人相爱了。


这些故事,都坚定过先生对人性善的信仰,营养过先生的心。


05


每一年都有一个世界读书日,旨在唤醒人们对于读书的重视,但是当下读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绝大部分人回到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刷短视频,或者就是看网络快餐爽文。书籍已经成为家里装修面子的象征,没有人去认真读经典,沉浸在名著里去体会小说人物命运。


在《爱读的人们》中,先生写道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描写读书时,保尔第一次见到冬妮娅的母亲,那林务官的夫人便正在读书。


电影《保尔`柯察金》的经典镜头:黄昏时分的阳光下,冬妮娅静静地坐在后花园的秋千上读着书,那个样子的冬妮娅迷倒了当年中国的几乎所有青年。


但是这样书中经典散发出美丽的人物,已经很难打动当下的年轻人。仍然视读书为一种幸福的男人和女人,在全世界范围都大大减少了。

06


先生写道: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是善于将安安静静的阅读时光当成一种享受的,会觉得比饱餐美食更是一种享受,会觉得比“泡吧”或沉湎于网络聊天室不能自拔更是一种享受。



高尔基说:“书籍包含着我们的先人,以及我们同代人的灵魂,书籍似乎就是人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本身事业的谈论,就是人类心灵关于生活的记载”。


而一位罗马皇帝临终遗言则是:“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


读书是面对多元世界、多元认知的自我修炼过程。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但能让我们先拥有一张入场券。

读书能让我们变成有温度、会思考的人。

通过阅读,我们将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也将更加了解自己。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接受现实,享受寂寞,沉静内心,接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