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佳琦停播4天,被网友推上热搜。作为人尽皆知的劳模,三年间从来没有在直播间缺席过。
一年365天,他做了389场直播。
这天他本应该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直播间。没想到,因为身体原因失约了。随后他向粉丝请假,今天无法直播。
本来以为没什么大碍,没想第二天,李佳琦又在微博宣布:可能还需要再休息一天。
他在一期节目里曾经说过,因为高强度的直播,得了支气管炎,发作的时候呼吸都很困难,所以随时把药放在身边,可以救命。
这一累倒,就是四天。对于李佳琦这样的劳模来说,如果不是不堪重负,不会按下暂停键。
这让我想起曾经读到过一个作者写的一篇故事,他的大学同学老张,以前在一家外企工作。任务多压力大常加班,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泡面饼干之类的乱吃,后来查到胃癌晚期,34岁就去世了。还有年迈父母未能尽孝,房贷压力陡然落在收入不高的妻子身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面对身边好友一下子就没了的现实,直到现在他仍然难以置信。
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最亲近的人有多么难受,也无法体会他们多么心如刀绞。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触。
近几年,朋友圈里的众筹链接越来越多,朋友的朋友或者朋友的亲人。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朋友在为自己的母亲水滴筹,我知道给个200块钱解决不了什么,只能希望更多人帮到他。
一条又一条众筹信息就像一记又一记锤子,不断敲打着我们,警示着我们,提醒我们:
生命很脆弱,我们的生活更脆弱。
住院费、营养费、护理费、设备使用费等,随便一圈下来,就能轻易地将一个家庭几代积蓄全部没收。
在医院,很多时候不是生与死的厮杀,而是贫穷与富有的对决。
虽然医疗科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了患者寿命。但战胜重疾的背后,除了需要医疗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金钱的支撑。尽管我们有完备的医保体系,覆盖13亿以上人口,农村有新农合,城镇有职工医保。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医保报销是有范围的。
感冒发烧等小病小痛还好,遇到癌症这样的大病,医保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帮我们快速灭火。拿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说,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医保的药物有2800种,仅占比所有药品的1.75%。
而像癌症、急性心肌梗塞等此类高发重疾,为达到好的疗效,往往要用到进口药。但80%的进口药不在报销范围内,剩余的20%报销比例又十分有限。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2》中33岁的复旦大学闫宏微,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
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平均一粒1400块。
在这样的花销下,有几个家庭能不喊穷?
很多人和我一样,现在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风险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说实话,这样的案例很能代表很大一部分人群。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中间两个人,支撑起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只要其中一根顶梁柱倒下,家庭就风雨飘摇。
家庭财富风险金字塔告诉我们:疾病风险位于金字塔的最底端,属于损失性风险,这种风险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存。
可见,要想当下生活相对安稳地走下去,一步步更踏实地实现财富积累,生活中来自健康的重大风险,往往更需要我们警惕与重视,更需要做好风险预防。
因为你病不起、倒不起,你肩负着三代人的生活,如若风吹草动,有谁能帮助你兜底?
你忍心让孩子背负一身债务吗?忍心让父母无法安享晚年吗?忍心让伴侣独自面对重压吗?
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常年放着几十万闲钱来应对大病,一病返贫不是开玩笑的!
等到自己或最爱的人住进ICU时才明白用钱换命的重要性,或许已经晚了。
所以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人生的精彩靠进攻,人生的安全靠防守。
毕竟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再次很认真地劝大家:
1.要加强家庭(自己、子女、父母)的保障意识,避免现金流变为负数,做好托底的终身保障。
2.无论是什么行业,努力工作都只能带来更多赚钱机会,并不能守住辛苦赚到的钱。
其实保险往简单了说,就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它所保护的,是你的钱、你现在拥有的资产和你的生活状态。
只需占用一点点现金流,就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极端情况下的资金风险,是最低成本的风险转移工具。
一旦意外发生,保险理赔的钱,能够保障充足的医疗费,能救命,还有较高的经济补偿,无需担心父母的养老和孩子的教育,相当于我们家庭经济的预防针。
下面是我抽时间整理的一份保险配置赔付情况。
大病花费:约80万
病后收入损失:50万/年*2=100万
社保报销:15万(平均)
商保赔付:165万
一场大病三甲医院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商保赔付后,没花一分钱。
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2年家庭收入损失,即使生场大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但保险本质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从来不是产品的简单堆叠,毕竟每个家庭的财务状况、保障需求都不同。
盲目追随热销产品容易出现患病时额度不够,不懂条款拒赔的问题。
加上“特殊国情”,业务员“花言巧语”,附加捆绑销售,更不懂理赔。
买保险产品变得极其容易踩坑,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切记,专业!专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