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知否》我才明白顾廷煜不肯过继继子的真相,因为没用

文/竹英

顾廷煜,是宁远侯府的嫡长子,是顾廷烨的哥哥,是后来的宁远侯府。

他的生母大秦氏,生下他没多久就去世了,他从小体弱多病,是个病秧子

在原著中对顾廷煜的外貌有这样一段描述:

“顾廷煜虽病得奄奄一息,枯槁瘦弱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眉眼却与秦太夫人很是相似,且更为秀美精致。”

就连盛明兰第一次见到顾廷煜也感到此人生的真是俊美,自己所识之人唯有齐衡的相貌能与之一比。差别在于,齐衡形之俊朗,顾廷煜则多有阴柔。他说完几句话就低低的咳嗽几声,苍白的脖颈上暴起几根青筋,脸颊上泛出不正常的红晕。

可以看到顾廷煜是长得极其俊美的,哪怕他是个病秧子,也是个极美的病人,可是这样美丽的皮囊下却有一颗连顾廷烨都自叹不如的心思和算计。

他与顾廷烨是亲兄弟,但是处处算计欺负他

虽然顾廷煜是顾廷烨的哥哥,但是这个哥哥对他一点也不好,不仅仅不好,而且经常处处算计他,欺负他,害得他在家里吃尽苦头,受尽惩罚,最后还被赶出家门,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

可以说,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却看起来像仇人,一点也不像亲兄弟,从小顾廷煜就不喜欢这个弟弟,所以他算计他,欺负他,利用自己的弱小让所有人护着自己,去冷落欺负这个弟弟。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仔细看了原著,发现原因有两个。

其一:顾廷煜年少被人蒙骗,以为自己生母大秦氏被顾廷烨生母害死,连同自己的这身病秧子也是白氏所害。

当年顾家突临大祸,需要大笔的银子来拯救,这个时候有人说起盐商白家有一女求嫁,家中银子富足,顾家就像抓住了救命草,开始是说娶盐商之女为偏房,但是白家老爷不肯,因为自己只有一个女儿,断不愿女儿为妾。

后来顾家希望顾偃开能够和大秦氏先和离,等风波过去了,再将大秦氏娶回来,这个消息不知为何传到了大秦氏耳中,她听到这个消息后,气愤而亡。

之后顾偃开就娶了盐商之女白氏过门,这个时候就有人对幼小的顾廷煜说他的生母大秦氏就是白氏害死的,而他自己这一身的病秧子也是拜白氏所赐。

所以从小顾廷煜就将白氏当成自己的杀母仇人,对白氏所出的孩子顾廷烨也当成了仇人,从小对这两人有很深刻的仇恨,所以顾廷煜才会从小一直欺负顾廷烨。

但是随着顾廷煜的慢慢长大,他自己也渐渐明事理,他查清了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发现原来当年侯府库银亏空事发时,他早已出生,他的母亲大秦氏原本就身子不好,本就不该生育,只是强硬生下自己,自己这身病也是从母胎带来的。

事情真相大白, 白氏不是害死顾廷煜生母的仇人,自己的这身病秧子也与她无关,当年的事情和顾廷烨更是没有关系,但是顾廷煜没有作罢,他还是继续害他的弟弟顾廷烨。

其二: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嫉妒,他恨。

同样是将门虎子,顾廷烨生下来生龙活虎的,而他却弱不禁风,整天抱着药罐子度日。

虽然从小顾廷烨在他的努力下受了不少的罚,形象名声都不好,但是他却一天天的越来越强壮,生得生龙活虎,在他们三兄弟中,他和三弟顾廷炜都长得像秦氏那边的人,只有顾廷烨越长大长得越像他们的父亲。

虽然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也是很疼爱,但是却不什么愿意和他待在一起,有时候望着他那熟悉的面孔和孱弱不堪的身子,老父不免伤怀离去。

而且父亲一日忙碌之后,总不忘紧着问“廷烨今日如何了”,一旦得了不好的消息,就扯着嗓子拎着家法去追着教训顾廷烨。

而且在他们三兄弟中只有只有顾廷烨是真正得到老侯爷的亲自教导的,顾廷烨一身的本事都是小时候父亲手把手教给他的,就连小秦氏所出的顾廷炜,顾偃开只是叫外院的管家教了几招防身之术,并没有亲自教导。

这一切顾廷煜都看在眼中,他同样也是出身将门,但是父亲爱他却不愿意和他相处,他的弟弟越来越强壮,而他却越来越虚弱,所以他嫉妒,他恨极了,所以他后来才会变本加厉的算计陷害顾廷烨,最后让他被赶出顾家,连父亲最后一面也不能见到。

顾廷煜和顾廷烨这两兄弟从小就有了隔阂 ,越长大这里面的仇恨只会更多。但是后来顾廷煜临死前却亲手将顾廷烨送上了下一任宁远侯的位置,并且他临死前做了三件事,让顾廷烨这一生都不得不记他的情,哪怕两人积怨已久,顾廷烨也要承他的情,待他去世后,善待他的妻女一世。

公开父亲临终前的遗愿,将白氏嫁妆还给顾廷烨

当初顾廷烨得了天大的富贵回到顾家后,但是顾家的四房五房和小秦氏的顾廷炜都进了大牢,搞不好查出个结党营私或者不慎的罪名,搞不好就会判个流放什么的。

这个时候顾家只有顾廷烨能够将顾家从这场官司里面拉出来,但是他凭什么去为他们求情呢,当初这些人是什么陷害,侮辱自己的,还将自己赶出家门,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自己自江湖上漂泊,受尽委屈,也是运气好,遇到当今圣上,才有了如今的富贵。

所以顾廷烨他想看着顾家倒下,叫夺爵毁券,让这帮人无路可走,好将自己多年的累怨出了。

但是顾家有顾廷煜,他不会叫顾家倒下,他虽然恨顾廷烨,也看不起四房五房的作为,但是他是如今的宁远侯爷,哪怕他的身子不好,可能也活不久了,但是这府上的事情他都知道,那些人都是什么样的角色他都清楚。

四房五房是在自己父亲的庇护下娇惯了,后辈中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而自己的姨母秦太夫人,他也慢慢看出了她的真面目,她这个人惯会拿人做靶子,将顾廷烨赶走,想着自己身子活不久,想趁着顾廷烨不在,让她的亲儿子顾廷炜袭爵。

这一切他都知道,他也知道如今的顾廷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头脑简单能够轻易算计的顾廷烨了,他立下大功,有了泼天富贵,而且他在外面在战场什么场面没见过,如今风光回来,他也不会轻易帮顾家。

顾廷煜他知道四房五房不作为,小秦氏的算计,他也要救顾家,因为他是宁远侯爷,他虽然身子不好,但是他也是这个侯府的当家主人,所以他有责任有义务保住侯府,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不希望侯府在自己手上断了,所以他才会去求情,去说服顾廷烨拉顾家一把。

当然他知道顾廷烨和顾府的人都是十几年的累怨了,他不会轻易帮忙,所以他说:“若想自己亏待的人回头帮忙,便硬气些!别想糊弄过去,把该交代的交代了,大家心里也就明白了些。”

于是他将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信交给了顾廷烨。

他将父亲写出信上内容一口气说了出来:“里头写着,二弟生母,先白氏夫人嫁入顾门曾有陪嫁,南边有上等水田九百三十亩,余杭铺面地皮五间,另通汇铺号里存银五万三千两,待父亲身故后,不论是否分家,这些银两、田地、铺面,都先给了次子顾廷烨。父亲心里还说,要三位堂叔伯,当着族人和亲朋好友的面,一起在祠堂上读出来。”

当然这封信没有被读出来,当初送信的兄弟被灌了酒,将信的消息透露出去,顾廷煜这才知道有这样的信,后来顾廷煜这些人把这些信藏起来了。

顾家的人这么多年如此欺负顾廷烨,欺辱他的生母,结果大家却一边用他生母的嫁妆,一边唾弃他,这不是把他当猴耍吗?

顾廷烨看了这封信后,心中怒气发作,再也不想见这群人,准备离去,这时顾廷煜叫住了顾廷烨,让他去祠堂,两人单独交谈。

顾廷煜知道自己将这件事抖出去,顾廷烨会很生气,但是他知道他不能瞒着他一辈子,与其将来让他查出来,不如自己这个时候主动交出去。而且只有交代好了,接下来的事情才可以推动。

不过继继子,将侯府交给顾廷烨

之后两人在顾家祠堂,面对列祖列宗,顾家几辈子的人都埋在军中了,立下了赫赫战功,才有了如今的顾家。

更是有了那“开国辅运”的丹书铁券,这么多年过去了,太祖肃清了那么多功臣,太宗即位时的‘九王之乱’,到后来的几宗谋逆,大兴诏狱,直到现在,有多少开国功臣被掳了爵位,如今剩下没有几家有爵之家还有这丹书铁券了。

只剩下八家,而且那些什么守正文臣、宣力功臣都不值得一提,只有顾家的丹书铁券才是真正的一脉相承,未曾断过,就连如今红得发紫的沈家,又算得了什么?

当年侯府银库亏空事发之时,差点爵位就保不住了,那个时候顾偃开已官至左军都尉,无论武皇帝还是当时为太子的先帝,都颇为器重,即便没有了爵位,顾偃开的前途还是有的,但是他还是抛弃了大秦氏,娶了盐商之女白氏进门,就是为了保住爵位,保住这“开国辅运”四个字。

当年他的父亲为了保住家族的荣耀,背叛了自己的母亲,小时候他恨过,但是如今他是新一代的宁远侯爷了,对于自己父亲当年的举动或许恨,不甘,但是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无奈。

所以他才会拼尽一切劝顾廷烨保住这爵位,保住这丹书铁券。

他说:“我知道你的打算。父亲就是为着侯府才娶了你生母,才生了你,你恨、你怨,是以你就是想眼看着宁远侯府倒,叫夺爵毁券,该下狱的下狱,该流放的流放,把你积年的怨愤好好出上。待个十年八载,而你慢慢积攒军功,皇帝再赐你个爵位,那时候,你便算是为顾氏光宗耀祖了!那些亏待你的人不是死光了,就是落魄潦倒了,你什么仇都报了!”

“可皇上不能直接夺了我的爵位,哪怕有罪名压在那儿,也难免有欺凌弱兄寡嫂之嫌,皇帝最重名声,他不会的,为了你,他也不会。可你又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你索性釜底抽薪,倒了宁远侯算了,是不是?可是......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待多年后,你再得来的丹书铁券上可有这四个字?”

不得不佩服顾廷煜,他将顾廷烨的打算和恨意都看穿了,赤裸裸地说了出来,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告诉他,当初父亲为了“开国辅运”这四个字背叛他的生母,娶了白氏进门,他恨,但是他如今是宁远侯爷,如今他也愿意放下身段来求他,为的就是保住这四个字,他在告诉顾廷烨身为宁远侯该担起的责任。

“你以为你凭什么能得重任,当初新帝刚登基,你便只带了一队人马去接防,江都大营也服帖地听你号令,皇帝身边那么多潜邸的亲信,一样领了兵符圣旨去接军务,除了皇帝的小舅子还给点面子外,哪个有你这么顺遂的?你比旁人快出兵,比旁人更早服众,所以你才能建功立业?我来告诉你,因为你姓顾!顾家几辈子的人都埋在军里了!因你姓顾!你......”

这段话更是点名顾廷烨如今的富贵,有他自己的努力,但是也有顾家几辈子人的努力,他这辈子离不开,也摆不掉,顾家倒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

“我知道你为你生母不平,为人亲子,这也无可厚非。可你不止有母,还有父,身上有一半血肉,是姓顾的,是宁远侯府的。我不会立下子嗣的,至于还有多久, 你可以去问张太医,想来没有多少日子了。你可以顺理成章的承袭爵位,想怎么收拾外头那帮人,都由你。他们多年依附在父亲的羽翼下,满身皆是骄娇之气,以你今时今日的手段,抓些把柄来拿捏他们,并非难事。”

最后这才是关键的顾廷煜没有儿子,百年之后,顾廷烨袭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可以顺顺利利的袭爵,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但是如果有心之人提出让他过继子嗣,那么将来顾廷烨想要袭爵就会有点曲折,哪怕将来顾廷烨真的袭爵了,但是花无百日红,难保未来那个过继的继子不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顾廷煜不立子嗣,不仅仅是为了卖顾廷烨一个情分,让他记住自己的情分,以后可以好好善待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而且他也知凭着顾廷烨的为人他会好好善待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哪怕以后娴姐儿出嫁了,顾廷烨也会护着她,比那不知心眼本事的继子强多了。

而且顾廷烨本来就想袭爵,如果真的过继了继子,凭着顾廷烨如今的本事和地位,他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这件事不讨喜也不见得能够成。

况且只有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顶着已故侯爷的遗孀弱女的名头,她们才能受人尊重,安享富贵的好日子,更别说是娴姐儿的婚事了,更是天差地别,而且那继子也不见得能够善待自己妻女,未来难免会被人利用算计。

其实不需要顾廷煜的交代,顾廷烨如果真的袭爵了,他难道能够亏待寡嫂吗?就是礼法上他也不会,更何况顾廷烨原本不是那样的人。

但是顾廷煜就是要卖他这个情分,让他记住,他这样做为了侯府,也是为了自己的妻女,不得不说顾廷煜不是个好哥哥,但是他作为一个当家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是合格的,他是尽到本分的,他做到他能做到的一切了。

得罪大秦氏,临死前当着所有族人的面公开侯府财产明细

顾廷煜不仅仅自己拒绝立嗣,他还临死前重点交代自己的妻子待他死后,断不可过继子嗣,只有这样顾廷烨才会护着他的妻女一生。

其次他还交代自己妻子远离小秦氏,如果她让妻子做什么,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要卷入小秦氏和二房之间的斗争中去。

原本顾廷煜已经做好了一切,他的妻子只要安分过日子,顾廷烨和盛明兰就会护他的妻子和女儿一辈子,但是偏偏他的妻子邵氏是个拎不清的,有一次出卖消息,差点害死了顾廷烨的儿子,那一次后,明兰对邵氏的情分也就尽了,对她也就尽本分,幸好娴姐儿是个好孩子,间接救了顾廷烨的儿子,救了她的母亲也救了她自己。

他已经卖了顾廷烨这么多情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凭借这些还远远不够,他要亲自送他一个大礼,让他这一生都记住自己这个人情。

所以他在临死前,瞧着金陵和青城老家的族亲都陆续赶到了,当着众人的面,他忽挣扎着起来,从枕下拿出两张纸。

一张纸上写着他自袭爵位后,侯府的财产明细,一应田庄、库银、铺面。还有祖辈传下来的贵重物件,以及历代的书画收藏累积。当时,太夫人小秦氏脸色隐隐发青。

另一张纸则是旧年的文书,写的是约三十年前,顾廷烨的祖父祖母给几房子女分家时候,写的文契,上头明白记录了三房嫡支(大房、四房、五房)个分了多少,几房庶支(早分出去的庶子)又分了多少,房产、银两、田地,都写得十分清楚。当时四房和五房等人都立刻变了眼色。

顾廷煜还趁着有些力气,叫几位族叔堂亲一一过目,核对上头的印鉴。他虽病得快死了,头脑却十分清醒,话说得十分漂亮:

“二弟长年在外,家中的事不清楚,如今,当着自家叔伯的面交代清楚了,将来家事顺畅,我也对得住父亲临终的嘱托了。”

当时一片静默之中,众人心中雪亮。顾廷煜好端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做什么要这么费尽心思,当着所有族亲的面如此折腾,这样不放心地交代,让族人见证,不就是怕弟弟不知家产详情,被继母私吞了去。

顾廷煜临死前如此折腾,顾廷烨才能真正顺利承袭到爵位,而不是被继母搬空了财产的一个空爵位。

哪怕顾廷烨将来有办法摆平那群混蛋,可能会十分艰难,而且免不了受人诟病,但是现在顾廷煜都为他做了,顾廷煜冒着得罪小秦氏的风险,卖了顾廷烨这份天大的人情,这个人情,他记得也记,不记得也得记。

真是好狠地算计啊,他什么都算进去了,就是为了保住宁远侯府,保自己妻女一生的平安富贵。

就连盛家老太太听说这件事后,也说:“顾家这位大爷,着实是个人物。”

崇德三年,六月十九,宁远侯顾廷煜过世。

同年七月,谕旨钦封顾廷烨为宁远侯,衔超品二等爵,加封其妻盛氏为正一品诰命夫人。

顾廷烨求情了,顾家保住了,顾廷煜去世了,新的宁远侯顾廷烨继位了,爵位保住了,丹书铁券“开国辅运”保住了。这十几年的恩怨未完结就已经随着顾廷煜的去世埋进了黄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看《知否》我才明白顾廷煜不肯过继继子的真相,因为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