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郑世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
郑武公的夫人叫武姜,她生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出生时,险些难产丧命,而小儿子出生比较顺利,所以她比较喜欢小儿子。
母亲武姜一直想让小儿子叔段做国君,可是郑武公死时,将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就是后来的郑庄公。
大儿子即位后,母亲逼其将郑国的京邑封给小儿子,然后想再找机会帮助小儿子夺回王位。
大臣们坚决反对母亲的提议,因为京邑乃是郑国最大的城池,比国都要大,而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要地。
但大儿子说:“这是母亲的命令,我不敢违背。”他拒绝了大臣的建议。
小儿子到京邑后,开始招兵买马,屯粮练军,随后还占领了郑国另外两个城镇。
大臣们见小儿子背叛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就请求大儿子及早出兵讨伐,但郑庄公还是拒绝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儿子称要出去一趟,母亲知道后就立刻派人送密信给小儿子,让他发兵攻打郑国都城,夺取君王之位,而她作为内应,在都城内给小儿子开门。
果然,小儿子率领军队来攻打都城,而大儿子不曾离开,早有准备,马上命令将军带兵攻打京邑。
小儿子失败了,大儿子派人一路追赶,最后小儿子逃到了共国,而母亲被安置到了偏远的地方。
同学们,大儿子为什么要等小儿子起兵后,才去消灭他,而不是提早处理?
首先如果大儿子先攻打小儿子,他理由并不充分,母亲也会问责他,反对大儿子的人也会说他心胸狭隘,残害兄弟。
再有,大儿子先攻打的话,小儿子的同党、内应可能就隐藏起来,不会暴露了。
细心观察,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欲擒故纵的案例:
妈妈去买东西的时候,经常利用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来砍价,请看:
妈妈看上个包包,有点爱不释手,
问“这个包包多少钱?”
“190”
“太贵了,150,卖不卖?”
“少180,不卖”
妈妈一听,有门,计上心来,假意放下包,转身就走,
说:“那先不买了,我再去转转”。
刚走几步,商家叫“好吧,真想买咱们再商量。”
妈妈带着胜利的笑容回来了。
同学们,假如你有个弟弟或妹妹不愿意看书,你怎么应用欲擒故纵的办法来让尝试他们感兴趣?
我想,在弟弟或妹妹玩耍打闹时,你就躲在书房里面读书,有时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他们跑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你就把书赶紧“藏”起来。
他们以为你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就会趁你不注意时,将书“偷”出来看,兴许他们也会渐渐地喜欢上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