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鲁迅背后被遗忘的女人――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

朱安,人称“安姑”

文 /  若云不舒


大家耳熟目染的鲁迅的妻子可能是许广平,其实她不过是鲁迅的“二房”。

鲁迅的原配夫人,名朱安,人称“安姑”。大鲁迅三岁,商人家庭出身,祖上也出过县令一类的官,和当时家道中落的周家也算门当户对。

安姑未曾上学堂,虽目不识丁,却也温和顺从,厚道知礼,就如同当时旧社会下的大多数女人一样,四五岁裹足,针线及烹饪技艺娴熟。

众所周知,鲁迅,周家长子,曾在南京一新派学堂念书,而后又赴日本留学,还剪了辫子(在当时可谓是新派人物)。他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愚昧无知。他对于母亲安排的婚姻并不满意,婚前就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安姑放了小脚;二是上学堂念书识字。然而母亲书信称病留学期间回家探亲才发现是骗婚,但婚约也是几年前就定下了的,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还是按部就班依照传统的繁琐礼节办了婚礼。新娘正要下轿时一只中等大小的绣花鞋掉了出来,原来是安姑为了讨新郎开心特意穿了双与自己的脚大小完全不相称的鞋,还塞满了棉花。有书记载,揭开盖头,站在鲁迅眼前的女人面色枯黄,尖下颌,嘴唇很薄显得整张脸嘴巴略大稍显突兀,硕大的额头显得微秃,身材极其瘦小,新服尤为不合身。

自此之后,鲁迅和安姑成了有名无实的夫妻。

鲁迅常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然而,对于安姑来说,她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丈夫要如此对待她。尽管如此,她依然忠于丈夫,赡养自己的婆婆终老,毫无怨言地对待丈夫喜欢的女子,慈祥地爱着丈夫和许广平的儿子,丈夫死后为他守着他的遗作。晚年生活相当拮据,一碗清粥几块酱萝卜都难以保证,却也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一个人度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孤零零地离开人世,身旁无一人在侧,墓地在保福寺处,无墓碑。

因为当时的旧中国,一旦被休了的女人必定会受人唾弃和鄙夷,鲁迅也许是为了保全安姑的名声并没有那么做。但她凄凉的一生,确实是鲁迅先生和当时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也许我们确实没有资格去评判已逝的伟人,我们并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是我依然存在很多疑问。

1、如果朱安当时解放了小脚,入了学堂念书呢?

2、朱安若是生的闭月羞花,身材窈窕,凹凸有致,举手投足都是大家闺秀的模样呢?

3、如果没有婚礼上一只绣花鞋从轿中滚落出来的场景呢?

只能留给我们后世去猜想了。

不过我认为,即使这三点都往好的方面发展,也许也并不能改变朱安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的事实。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性,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即使朱安识字了,即使她不是小脚女人,即使她窈窕淑女,即使婚礼上没有瑕疵,沉浸在她骨子里的封建思想不会改变,而对于当时思想新潮,反对旧社会的鲁迅来说,要接受与自己对立的东西,无疑是不能够的。

终究辜负了她。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5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安:鲁迅背后被遗忘的女人――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