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舞蹈变革(大框架)

一,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曹操》 林俊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那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像春秋战国一样,社会环境越动荡,相对的人们的思想也就越活跃,越开放,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道教创制,佛教传入,老庄之学的清静无为随着这个时代的动荡,受人推崇起来。也是因为动乱,中外各族乐舞文化交往密切,使其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发展

二, 清商乐舞

魏晋南北朝的前期是泱泱大汉王朝,虽然改朝换代了,但是流行的乐舞文化却没有因此断流,于是魏晋时期的人们就把当时流行的汉族民间传统俗乐舞总成为“清商乐”,简称为“清商”,后改称为“清乐”。

1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有:
  • 《明君》--汉代王昭君的故事
  • 《杯盘舞》--汉代有《盘舞》
  • 《拂舞》---手执拂尘而舞
  • 《白纻舞》---舞者穿白色苎麻舞衣
  • 《公莫》--- 汉代流传下来的《巾舞》,但是来历说法不一
2 “江南吴歌” 与 “荆楚西曲”

随着东晋政权的南迁,清商乐 逐渐分为两支:
一支发展为以长江下游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 江南吴歌
一支沿着长江的中游和汉水两岸的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为中心的 荆楚西曲

3 清商乐的艺术特征

a 抒志言情:
《白纻舞》的轻盈飘逸,表达脱离尘世,成道成仙的情绪意境;
感叹人生苦短,世事艰难的内容;
抒发感伤离别,相思悲哀之情。

b 飘逸闲雅
东晋贵族谢尚表演的《鸲鹆舞》,通过模拟鸲鹆鸟的动态,表达一种如云之高洁,如鹤之孤傲的情感意绪,飘逸闲雅,超凡脱俗。

c 以目传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目传情体现舞蹈的风神,斜,眄,送,顾,盼等眼神的运用。

d 以轻见长

轻盈,飘柔,纤腰袅袅,罗裙飘飘

e 以妙取胜

受当时玄学的影响,对于 的追求成为一种风尚。

二,胡乐胡舞

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胡” 指的是中国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 龟兹乐
    胡乐胡舞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指的是古代西域地区的音乐舞蹈。
    受天竺乐影响最深
  • 胡乐舞中的佛教舞蹈
    北朝统治者信仰佛教,当时寺庙活动巨多,佛寺仪式经常运用歌舞。

三 ,唐代舞蹈的奠基

1 独立性与表现性态势

  • 从融于“百戏” 的综合性质向“独立艺术形式”转变
  • 汉代使用道具转向凭借舞蹈自身 “有意味的形式” 来发挥舞蹈的表现性
  • 独立性与表现性虽然在唐代舞蹈才开始完善,但是魏晋南北朝有决定意义的铺垫

2 中西融合新举

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完美融合

  • 最具代表性的《西凉乐》

  • 《西凉乐》的艺术特征
    继承传统,融合异风,勇创新声的产物,为唐代宫廷燕乐提供了借鉴

3 “软舞”之准备

  • 婀娜柔美,注重对于舞袖的运用
  • 继承了汉代的舞袖,折腰和轻盈之技,从侧重动态的造型向侧重体势的婀娜,流动转变,使汉舞的顿挫与气势向唐舞的流畅与洒脱转化

4 “健舞”之先声

  • 以西域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胡舞” 为主体的

5 “燕乐” 之基本构架

魏晋南北朝是唐代燕乐构架的基础

四 , 舞蹈变革的人文基因

1 社会变革与主情倾向

  • 社会动荡解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内心主张对于真情实感的追求

2 情感与形式契合的内驱力

  • “纯舞” 形式的出现
  • 历史上 “五胡乱华” ,中原文化本身架构较为松散,可塑性强,很容易吸收外来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魏晋南北朝的舞蹈变革(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