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基层做好这两项预案有备无患

今年已经是与新冠病毒抗争的第三年了,病毒在升级变异,现下大面积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力更强,传染速度更快,症状更隐匿。我国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变,但具体防控措施也在适时调整,譬如人群筛查范围明显扩大,频次更高,资源投入更大。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防控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全部的感染者。一是“及时”,一定要赶在病毒传播出去以前,把它截住。二是“全部”,整个传播链上,所有可能感染的人都要发现出来,避免有遗漏。没有做到“及时”,“全部”就显得更加重要。一旦两者都没做到,感染者人数就会成几何倍数增长,造成了城市管理的失序甚至瘫痪,就连一直被称为精准防控“教科书”的上海也难以幸免。

疫情防控形势下,有两个问题异常突出,一是生活保障问题,二是非新冠患者的就医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基层一线的治理能力息息相关,如果平时没有做好行动预案,混乱和失序就会一再上演。

生活物资保障的关键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配送员、快递员、司机等这些维持城市基本运转的“毛细血管”如果大量被封控在小区,就切断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物资到了楼栋,要及时配送到各家各户,打通这“最后一百米”,还需要大量的社区人力资源。为此,基层政府和社区都要提前做好预案,比如,小区突然被封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居民物资需求采集上来,传给哪些部门,谁来安排调度,谁负责采购,谁负责运输,社区人员不足时如何动员更多人力。

就医问题概括来讲,就是“一出一进一回”的“最后一米”,即出得了小区门,进得了医院门,治疗后回得了家门。基层政府要对辖区内需要定期治疗的病人数量、疾病种类、常规治疗的医院等情况摸清底数,提前制定转运预案,疫情发生时才能迅速将病人与医疗资源进行匹配。

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在经历了几轮疫情后,有的城市应对有度、应转有序,有的城市手足无措、应对失当。潮水褪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只有未雨绸缪、主动应对,才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疫情。

原文转载自个人公众号:解忧工作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下的基层做好这两项预案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