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妈妈和奶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客观讲,这完全因为妈妈,她是一个很体面的人,做事情顾全大局,不计较,哪怕再生气,都会很克制。
这是我“高大上”的评价,接地气点,就是性格太软,人太老实了,不懂得争抢。
奶奶这个人,对外人很善良,但做婆婆,情商真有点低,最要命的是太偏心了,一颗心都在小儿子一家人身上(我爸爸是老大)。
这次的事情,起因是一件小事,别人送爷爷两条鱼,活的,奶奶知道妈妈做鱼非常好吃,送到我家,想让帮着做。
冬天很冷,妈妈花了半天时间,杀鱼,去鱼鳞等,做好后就端着给送去了。
奶奶接过鱼,以为妈妈走远了,就扯着嗓子喊一墙之隔的婶婶,让她来家里拿鱼。我理解的是两条鱼,分一条给婶婶家。其实,偷偷的没什么。
但,妈妈没有走远,听到了很生气,转头又回来了,奶奶看到她,很尴尬,妈妈也没有说话,扭头又走了。
妈妈给我打电话时,讲述了前半段,很生气,“你知道你奶奶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我很淡定地说,“肯定把鱼给我婶婶家送去了呀。”
妈妈也不哭了,有点惊讶,“你怎么知道?”
我开始给妈妈解释,“这有什么难的,正常的推理而已。根据奶奶过去的行为,就知道她如何做了。你是局中人,对奶奶有所期待,总希望她不偏心,自然会失望。”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判断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她过去的行为,推断她现在的行为,不要期望奇迹发生,这个概率很小。
要不然受伤的只有自己,就算误判了又如何,那也是对方应该为她过去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不是冷酷,要不然就是给自己添堵。可在关系里,又真正有多少人可以看明白呢?
妈妈接着说,“本来我是想说几句来着,但想到隔着墙,万一让你婶婶听到了,家里还有矛盾,不至于,我想了想扭头又走了。”
这就是妈妈的性格,多少年也不会改变的。相比之前,已经进步了不少,以前会默默走掉,根本不会回去。
我故意逗她,“要是我,肯定回去,把鱼拿过来,摔地上,走人。”
我们家这种情况,都属于相对好的。每次我听朋友和身边人聊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着一切太平,只是不说而已。
奶奶这次的事情,做得可真不对,你要是想把鱼给婶婶,可以直接让她做,非要绕一圈,这不是制造家庭矛盾嘛。
这事,当儿媳妇的要真计较,显得太小气,还会被扣上不孝顺的帽子,可不计较,又真让人生气。
爷爷奶奶的偏心,我从小就知道,但作为晚辈,我又是不吃亏的主,遇到这样的事,会直接和爷爷奶奶闹。后来,这样的事情,就很少发生了。
可因为我是小辈,当时爷爷奶奶气得恨不得揍死我,可过两天,我笑着喊几声爷爷奶奶,他们自然不生气了。
妈妈就不行了,在以前的婆媳关系中,儿媳妇对上婆婆,天然地是弱者。
妈妈的性格也比较温和,就算她见识过很多厉害的儿媳妇,她也做不出那事。
婆婆和妈妈的不同也在这里,婆婆受过的苦,都想让儿媳妇受一些,妈妈受过的苦,都不想让女儿受了。
所以,在家庭中,婆媳关系,是持久的博弈,更具体的讲,各种关系都是这样,在“斗争”中达到动态平衡。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站在更高格局上看问题。
如果我们陷入这样的事情中,就会变得计较,也会生气。
关于家庭关系的处理,鲁瑾姐对我的影响最大。她跟我讲,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赚钱,不就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关于钱上谁吃亏的事情,没必要计较。
“当你站在一个高度,那些都不是事,我们都有能力解决这些。”
人是很主观的动物,爷爷奶奶偏心,这是我们不能左右的。
我跟妈妈说:“爷爷奶奶有的一切东西,他们给谁,我们没有资格左右。所以,他们把钱,都给了婶婶家,就给了。”
我就经常这样给妈妈洗脑,现在她对这些自然不会计较。
但我也强调了,爷爷奶奶是爸爸的爸爸妈妈,就冲这一点,关系都不能太僵了,应该做的都要做。
我结婚时,按照习俗,爷爷奶奶应该随礼,没多有少,200块钱也可以,平常我每次回家都给他们钱。结婚前一天,爸爸还说:“你奶奶给了钱,你一定不要拿着,退回去。”
我心里有数,问题是爷爷奶奶一分钱都没有给我,这件事情,妈妈很生气。更奇葩的是堂妹晚我一年结婚,爷爷奶奶给了。
我压根都没有当回事,每次回到家,该怎么给他们买东西,还是怎么买,中秋节和春节,每次也给500块钱零花钱。
但是,我对他们的感情,这么多年一件件事情中,真的所剩无几了。
爸爸有点不是滋味,觉得我对姥姥和奶奶不一个态度。
我直接diss爸爸,“你这样就没必要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可以在钱和面子上给爷爷奶奶,但感情上强求不来。”
现在的我,真不会为这点小事计较,但也更不会计较那一点温情或偏心了。
这也是我劝妈妈的,做了该做的,其他也别计较了。
只做有底线和原则的退让。
我和妈妈的关系一直比较好,性格也很互补,一般情况下,她会劝我,退让一步,我劝她不要太委屈自己。
这次事情,我也提醒了妈妈,以后不要这样做了。
为什么我很容易猜到奶奶如何做的?在过去,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了一次。
家庭关系中,奶奶是长辈,作为儿媳妇可以退让,但必须有底线和原则,人的毛病都是被惯出来,你的无条件让步,只会让对方觉得,你就是这样的人。
我有一个同学,在市区买房了,为了回家过年住得更好,出钱盖了房子,平常二老住,结果两个老人想把房子给二儿子家。
结果二儿子结婚后,现在她回家,想住房子,还要跟弟媳打招呼。
她气得要吐血了,不好意思说,只能和老公生气吵架,很影响夫妻感情。
我约她出来见面,吐槽了一个小时。
我劝她,“一年你就回去几天,面上过得去就算了。这也不是坏事,趁着你老公理亏,很多事情,讲好原则以后就好办了。闹几天,就算了,闹久了,伤了夫妻和气,不划算。”
任何关系,尤其家庭关系,最突出的婆媳关系。为了家庭和谐,很多事情就不计较了,但只做有底线和原则的退让。
别人做不好,不是你不做的理由。
我姥姥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自然比较疼儿子,现在她生活不能自理了,主要是四个女儿照顾。这不还有几天过年,舅妈才接她回去,在这之前,她都闹了几天了,想回自己家过年。
对于舅妈的这种行为,街坊邻居肯定会说三道四的。
我跟妈妈说:“不管别人如何做,哪怕没有一个人照顾姥姥,我们家也一定照顾。别人的不作为,是她们的问题,而我们要做对的事情。”
一个读者给我留言,她婆婆生病了,花很多钱,她和老公轮流照顾,孩子都是自己妈照顾。大姑姐的一套理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本来就不该她伺候,也不该出钱。
可这个读者的婆婆真不偏心,家里拆迁3套房子,给姐弟俩一人一套,自己住一套。
读者很生气,觉得不公平。我把跟妈妈说的话,说给她了。
家庭关系中,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或家里某一个人无底线,就自己也要做这样的人。
还有,我非常信因果,没事也会找这方面的人闲聊,“有祖上加持,福报的人,做事情比一般人会顺利特别多。这样的人,多半和家人有很深的链接,很孝顺。”
除了感情,就当为自己攒福报,有些事情也不能太过了。
写在最后:
我发现当一个人能力越强,站得更高时,也很容易处理好家庭关系,当你忙起来,可计较的事情太少了。
妈妈这几年,整个日子都很舒坦了,也很少计较这些家庭事情。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和弟弟都和她关系好,我每年带她出去玩。
对我更是如此,我最在意爸妈是否开心,是否快乐地度过晚年。他们开心了,身体健康,我们也省心。
我花了1个小时,梳理好了妈妈的情绪。我特意提前回家几天,和她聊天。至于她和奶奶的关系,相安无事,面上过得去就可以了。目前,是这么多年博弈达成的平衡,作为晚辈,也不好干涉。
我当成什么事没发生,拿着东西去看奶奶了。她很开心,但说了几句,就聊不下去了。
“你怎么还不生孩子?你都30多了,和人家差一代人。我40多岁,都当奶奶了......”
你看,这就是我奶奶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