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开始念经吧”——冈仁波齐影评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一开始就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那些隐秘而伟大的,正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们。

这部平淡的可怕的影片,从一群人上路朝圣前的准备,到大昭寺前的绕圈朝拜,完完全全归于生活,无任何渲染,无一丝世俗的瑕疵。要说唯一的世俗,那就是拉萨理发店的美女老板娘让观众心中微微一颤,在昏暗的灯光下,美得不可方物。

【启程前】

整个行程起于村中一户想去转山的人家,当村民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陆陆续续找到主家表示想让自己的某某某跟着一起去,每家都有各自的朝圣理由,又或者说,朝圣根本不需要理由。

行程开始前这段反映村落生活的剧情让人觉得影片节奏虽慢,却非常真实,出行的队伍逐渐壮大,每日家常的对话将剧情缓缓推进,烹羊宰牛且为乐,炊烟中观众帮他们默数着即将到来的旅程。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甚至没有去介绍每一个人,直至观影结束也叫不出他们的全名。

这样反而更好,有了名字,也就有了局限。

若这个角色给你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背影和面孔,或许比一个简单的'卓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更多。

【上路】

过完年,队伍上路,开场前心中的疑问终于解开,原来补给都在一辆突突突上。“这样应该会轻松些吧”我想。

队伍出发,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细数过去,这一行人有屠夫,孕妇,夫妻,单身小伙,孩子,无一例外身穿朝圣用的皮子,带着木质护手。

道别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没有任何仪式感的告别,在一群鱼贯而入扑向公路的灵魂肉体与大地摩擦声中,开启了朝圣的道路,仔细观察他们他们朝拜的姿势和动作,和健身动作立卧撑有几分相似。看似普通的五体投地+站起做起来并不难,但是走完上千公里的川藏线,恐怕不只是burpee这么简单。

【涉水】

影片中众人在遇到水路稍作停顿,便涉水继续磕长头的场景,让人想起电影<马拉松>中自闭症患者‘’尹草原”跑到最后35公里处天空下起大雨的淋漓畅快,原本你以为的“难为之”的事,往往在决定去做的那一瞬间变得轻松,甚至能油然而生出一脸自豪。

本片所传达的,是一种平凡到骨子里的生活,发廊里面的暧昧,路上的车祸,不大不小的各种随机破事,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

【小姑娘的电话 】

片中的小姑娘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坚韧,出发第一天甚至还鼓励膝盖不好的屠夫。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一路在她身上看不出年轻的差别,但是当她接到家里奶奶和玩伴们玩伴的电话,将一句话重复了三遍。

你在干嘛呢?我待着呢。我想你了,你想我吗?

孩子嘴里翻来覆去咕哝着这几句藏语。看到这里才意识到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之所以会有如此问句,必定是在朝圣的路上对亲人的日思夜想。

其实人人都是普通人啊,路上孕妇产子,孩童调皮,老爷爷的溘然长逝,无一不在告知观众他们是再平凡不过的人。

这群人的信仰不是用来表现和卖弄的,所谓他们的信仰,是外人对他们行为与宗教的定义,若单纯对于他们而言,这种东西就融入在他们骨子里,浸在整日的生活与汗水中,任何把它单独拿出来讲的行为都是一种亵渎。

【男人们的折返】

距离拉萨不远时,发生了一起既离奇又平常的车祸,人无大碍,但是肩负大家生活起居的拖拉机坏掉了,此时距离拉萨已经不远,这群人决定推车前行。男人们推车,女人们继续磕长头前进,这时我已经开始为这些汉子无法完成朝拜而感到遗憾。

但是他们却折返了,这群人将车推行一阵过后,徒步返回起点,将自己的朝圣之路连接,延续,虽然进度慢得离谱,但仍然是在前进。

每当我们潜意识里遇到事情,好像总会想到退而求其次,被屏幕上的折返推车画面臊的心理乱糟糟。我们遇到问题卡壳,多是发疯般寻求最快的解决方案,但常忘了最简单的办法。

又或者说假装看不到最简单地解决办法,说的再难听些,人总是在无所不用其极的逃避,寻求捷径是为了少走弯路,遇到问题当伸手党是疲于寻找,被温水烫到了方知早该起身。

我们总在做那个自以为最聪明的愚蠢决定。

【没有开头,没有结尾,却刚刚好】

这部电影没有开头,村民自发组成了朝圣的队伍,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发声,也没有俗套的故事剧情铺垫介绍,有人说这是一部纪录片,整个过程没有三段式的叙述铺垫,也没有刻意制造的冲突,就像时间一般静静地流淌过近两个小时。结尾定格在前往冈仁波齐的路上, 蚁行的队伍缓慢前行。天地间风声盖住了脚步声。

“那我们开始念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我们开始念经吧”——冈仁波齐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