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与希望若常在,春便常在

     

图片发自App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题记

          今日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之名,便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这种快然自足的状态,或许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气相关。上午我起得晚,吃完饭,慢慢悠悠地拿了本书到花园里去看,打算今天看完一本。院里的樱花已经落得差不多了,从上月二十五号初绽到今天落尽,前后十天,不多也不少,年年如此。每当东风吹来,我就在花下等待,很多花瓣落下来,飘在我的肩头、发梢、唇边,舔一舔,有点素淡的清香。古人说,阳春时节,"宜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天时"。这是"甚慰朕心"的一则古训,终于可以为自己假日的懒散,找到古老的依据。景色清明的清明,也是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是慎终追远的清明闻着春的气息,走在光的明亮中,内心感恩每一个相遇到的人与事,每一刻柔美生活的瞬间。因感恩,也丰满了我们自己。所以,有人说清义利,明感恩,清明节应该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梨花风起,点点哀思。记得年幼,每逢清明,前辈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去扫墓。山草野径中的坟茔里,葬着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母——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扫墓途中,前辈肩扛锄头、手拎祭品,边走边讲祖辈的陈年往事——他们如何来到这个山村,如何遭遇乱世如麻,如何遍尝人世苦楚,如何艰辛创业起家,如何不幸离开人世。

年年讲、年年复,一遍一遍,彼时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因与祖辈并不相识,小孩们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扫墓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后来当《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remember me》响起时,我想起当年爷爷叮嘱的话语,眼泪竟夺眶而出。每当想起前辈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又不由地簌簌而下。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样的季节,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到哪去?静立茔冢默然,你同样会得到答案。草长莺飞,清明有雨。万物灵长,有生有死。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我是谁?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你是人父,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死亡只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步,而我们给它赋予了不可言说的恐怖色彩。有时候,孩子在讲述死亡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考虑一件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更让她恐惧的事情。我们成年人常常有类似这样的回答:“别看,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他睡着了”;“他要去很远的地方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会醒来吗?他要去哪里呢?他是不是不理我了?成年人的搪塞回避,或不切实际的胡乱作答,只会加深孩子的不解及恐惧。特别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便是孩子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死’了,怎么办?无法想象。所以,当孩子在谈论死亡的时候,孩子谈论的很可能是,他们需要的爱还在不在。死亡,可以带走生命,但是带不走你在我心里的痕迹,带不走我们的爱。生与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成年人能够认识到,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孩子也会觉得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孩子便会在我们身上学会对生命的热爱。死亡,必然会带来分离,必然带来丧失,带来悲伤、难过。我们不但要告知孩子这些,还要引导他们面对现实的丧失,面对分离的悲伤。我们害怕离别,是因为我们害怕,爱会因离别而消逝。但是,爱,依然可以从心里活出来。如果我们住在彼此的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死亡,结束的是生命,而不是我们之间的爱。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而凡是接受了这种力量指引的人,他们都有着光明的前程和辉煌的人生;凡是无视这种力量的人,不管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最后都只能是碌碌无为,平庸一生。今天我看了一天的书就是关于宇宙、吸引力法则和死亡。看完豁然开朗。林清玄曾经说过:“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死亡就不能杀人,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生死是我们唯一不能左右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坦然而快乐地告别。比起害怕离别,恐惧死亡,不如去面对它,用爱去温暖它,或许,这就是清明节的意义。人生百年,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挥霍,欢喜与希望若常在,春便常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欢喜与希望若常在,春便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