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从何而来,组织又是如何发展的?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答案却似乎有点难以寻觅。经过奥尔森的指引,作为智杖的我,似乎有了一些想法,匆匆记下。
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就是提升其内部成员的生产效率。我们定义每个人的生产效率为(总收益 / 总支出)。证明也很简单,每个个体都是理性人,每个理性人都倾向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或者直白点说,好吃懒做(字面定义的“勤奋”与“懒惰”仅仅是人们对时间偏好的差异而已)。所以一个人保留在一个组织中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个组织提高了这个人的生产效率。
由于作者本人浅薄的见识以及近似文盲般经济学常识,本文将尝试着抛开货币以及消费的概念,完全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组织"的产生以及扩张。既然经济学认定经济的发展短期看消费,长期看生产。因此从生产的角度分析组织变化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组织的出现==
在思考组织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思考一下什么是暴力?暴力能够做什么?从生产的角度来讲,暴力是一种将某个人的生产效率(总收益 / 总支出)降至0的能力。因为暴力可以将人打残,致死,没有了产出,效率自然归零。
因此在没有部落,没有国家,暴力横行的莽荒时代,人类是的生产效率是基本为0的,他们就根本没有动力进行生产工作。因为当理性人面对“失去你的财产”还是“失去你的四肢”时,都能明白,“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真没了”的道理。理性人生产的财富无法受到保护,最终只会导致无人生产。没有人会在无数次辛苦种了一年粮食之后被人抢走,颗粒无收之后,还有兴趣继续种植粮食。
这时候,一个神奇的组织出现了,它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这个方式就是,暴力。对外,这个组织使用暴力,保护其组织内部成员的财产不被其他暴力组织侵占;对内,其杜绝内部存在任何其他暴力组织,同样为了保护其内部成员财产。正因为如此,产权制度出现了。组织内部的理性人意识到,生产获得的财产可以被部分的保留下来,人类终于因为有了这种组织的存在,开始有了生产效率。
这种神奇的组织,就是国家的雏形。
因此,人类世界出现的第一层组织一定是以暴力为根基但杜绝暴力的组织,这样才是提升其内部成员生产效率最基本的前提。所以第一层的组织无论成立的初衷是什么,最终纷纷演变成了国家。经济学中常常将国家和企业彻底的分开,因为他们认为国家具有暴力的性质,与企业的逐利行为具有本质的差异,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国家与企业确实完全一样的,都以提高成员生产效率为最终目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在本文中,主要因为作者的智杖属性,我们仅仅讨论组织与个体的生产效率,不讨论具体分配制度, 这个问题太宏大。
当然,有人假象了一种暴力受到约束但依然无产权的社会。既然无产权,人们生产效率自然降到0,没有人会从事生产。所以其逻辑无法自洽,不得不扩充其条件为:物质条件极度丰富。
==组织之间的关系==
组织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奥尔森描述了组织之间的关系分为对立以及联盟两种。但其实智杖认为组织间还有层级结构,即某些组织产生于其他组织内部。
在实际环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企业诞生于国家之内;政治集团诞生在国企政府之间;农民起义诞生在王朝之中......
同样根据组织的定义,我们不难分析获得上述各种组织为何提升了内部成员的效率:
- 企业。
具有产权之后,部分人能够通过资本,技术,对未来的预测等等能力,提升其他人的工作效率,因此诞生了企业。企业内部成员不离开,只因为其收入/产出比外面好(有更好的阿拉就跳槽)。
- 政治集团。
官官相护可以减少相护监管,提高收益。
- 农民起义。
国家对农民造成过高的实际负担,理性人尝试在原暴力机关A内部再造暴力机关B。正如同最原始的组织(国家)尝试在动乱中建立秩序一样。B组织同样对内保证和平,对外施以暴力以抵抗原组织A。只要B的人均效率超过A,A内部成员会迅速倾向加入B组织,这也正是为何农民起义往往会迅速扩大蔓延全国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组织的扩张==
组织内成员数量的增加,也就代表了组织的扩张。奥尔森曾指出,小型组织往往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而大型组织中,人们倾向于搭便车,平均生产效率下降。那么此处自然会有个疑问:既然大组织都是小组织扩张而来的,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人均生产效率较高的小组织演化成了人均生产效率较低的大组织呢?
具体来讲:
- 是什么推动秦的百姓,支持着秦皇灭了六国?这个过程不仅造成众多理性人的死亡,也致使百姓面临货币,文字,文化上的众多冲突,对所有民众的平均生产效率的降低也是显而易见的。
- 是什么推动着小公司的扩张?Google早期就提出了技术上的三驾马车,独领IT风骚十余载,2004年的人均生产效率要显著高于当今2019年的人均生产效率,可为何Google还是变成了坐拥数万人的巨头?
是的,相信你已经得到了答案。促进组织巨大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分配制度。
-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史学家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秦的军队激励制度保证了官兵有足够的激励制度攻城略地。也就是对立下军功的将士进行充分奖赏,奖赏的来源,自然是被攻占的国家的资源了。
- 而公司的扩张,往往是管理层、经理激励制度的结果。领导者手下的员工多了,领导者所属员工产生的总收益就会增加,即使因为员工增多带来的管理不畅致使每个员工效率下降,但总收益增加的事情,是理性人就不会拒绝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分配制度通过将组织内部的某个集体X的生产效率降低,同时提高其内部另一个集体Y的生产效率,以保证Y具有足够的动力进行组织扩张。这个X是被攻占被秦国攻占国的民众,是公司的一线员工,而Y则是秦国的功臣,是公司的领导层。所以马克思说国家是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可反过来想,X集体的人们不是理性人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 六国破,民众面临的选择是生产效率降为0,还是效忠新皇。他们大部分是理性人,所以选择了后者。而前者正因为跳出了理性人的范畴,因此被人们所铭记,我们称之为烈士。
- 公司中,底层员工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忍受公司扩招,生产效率从120%降到119%;或者离开公司,生产效率从120%降到100%,理性人还是会选择前者:继续忍受。
所以,可以说,任何组织的扩张过程,都是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以牺牲一部分个体的利益为代价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