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专治驴的病,小兔就吃洋白菜

原创 李宏照  宏照家教  昨天

“紧箍咒”为啥只给猴哥戴?

《西游记》中率先出场的主角孙悟空,这位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哥们儿,最初因为缺乏家庭教育,毫无纪律性,后来学了72般变化外加一个筋头云十万八千里,更加不得了,时时惹是生非,处处打打杀杀,最后搞得连天上的“一把手”玉帝都十分头疼。好在如来佛祖出面把它压到五行山下修行五百年,才略略收敛了放荡不羁的性情。

菩萨让它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还不断闯祸,就算被戴上紧箍咒也还是不服气,一次次地反抗。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菩萨为什么只给猴哥戴紧箍而不给猪八戒和沙和尚戴呢?

现在我慢慢想明白了,还是菩萨的手段高明。要想管理好像孙悟空这样有本事又有性格缺陷的员工,首先要用最严格的纪律来约束,让它再踢腾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其次要经历时间的磨炼,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挫挫锐气,N次紧箍咒的“碾压”终于服了软,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后最终成佛。

这个成功的案例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也不是无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只有教育是不够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两个“面瓜”的前身却是官宦人家,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素质高,和众神仙共事时间长了,也会变得有见多识广了。只不过后来他俩都是因为犯错误被贬了,委曲求全好多年,很不容易遇到一个实现“复兴”的机会,再加上菩萨的“点化”,思想境界又比较高,不需要戴紧箍咒就会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紧箍咒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啥意思?

另外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很好奇,唐僧念的咒语“唵、嘛、呢、叭、咪、吽”翻译成现代汉语会是啥意思?

今天终于看到了释义:“像莲花一样的出清净不染,与其清净智。”再进一步翻译大白话:你要像莲花一样可以在嘈杂的淤泥里而不染红尘困扰,这样才可以清除妄念,净化心灵,开智慧,启慧根!

好奇妙的含义的啊!

“紧箍咒语”真正的药效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里面有一段经典台词:

唐僧: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这么多……你看我还没说完呢,你把棍子又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么办?就算没有砸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悟空:我Kao!(一拳将唐僧打倒。)

观音:啊?孙悟空!

悟空: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呀,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

救命啊!救命啊!

(悟空倒地翻滚,异常痛苦。)

……

我感觉猴哥也是够可怜的了:堂堂七尺钢铁男儿,不怕来势汹汹的十万天兵天将,却输在唐僧诚心诚意的“娓娓道来”上。真是“兽医专治驴的病,小兔就吃洋白菜”。

“画眉叫,蜜蜂哼,撕绫罗,打茶盅,小孩儿喊妈第一声”。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但如果让孩子连续喊十声“妈妈”,你还能保持淡定吗?

试想,就算把“像莲花一样的出清净不染,与其清净智”这段话让一个声音甜美的人读出来,录制好后在你的脑海里高频率反复重叠播放,谁能受得了这样的“轮番轰炸”?

吃一堑,长一智,吃一次不够就多吃几次

“专业人士做专业问题,专治各种不服!”

观音所授紧箍咒语专克心猿意马,而最初是因为唐僧打不过也说不过经历了大闹天宫的锻炼、八卦炉里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炼的孙悟空,只能用念紧箍咒的强硬方式“掩蔽”自己的心虚。

孙悟空被一次又一次修理得很惨结局让它发现不能硬来,慢慢就变乖了,不再和唐僧硬碰硬地“杠”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唐僧面对孙悟空的忍受、顺从,也就没必要再和孙悟空玩念紧箍咒语的游戏了,于是念紧箍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到最后干脆就不念了。

这或许就是人生始终不变的哲理“吃一堑,长一智”,吃一次不够就多吃几次,总有记住的时候。

再后来,孙悟空学会了趋吉避凶,再遇到师傅被妖怪抓走的紧急情况,不再单枪匹马抡圆了金箍棒指东打西,也不再急得抓耳挠腮,而是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为自己服务。想当年大闹天宫时,虽然和各路神仙打架打得昏天黑地,不打不相识,由此结下了深情厚谊,掌握了大量神仙的“家庭住址”和“通讯录”,到后来西天取经路上遇到困难,大多都派上了用场:针对不同的妖怪就有针对性地找能收拾小妖的神仙,借力降服妖怪,一下子让后面的取经路轻松了很多。

由此可见,唐僧虽然是肉体凡胎但绝对不是凡人,所有的愚痴、憨直、傻白甜都是装出来的。

再再后来,当孙悟空意外发现好多妖怪其实都和神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有的甚至就是“神二代”,才彻底领悟了菩萨和唐僧的良苦用心,便心甘情愿保护师傅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锤炼,终于实现了“猴梦”——成佛。

言归正传

最近,国外则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坚克难之时,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病毒,但何时开学还是未知数。此时,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线上学习的学生孩子的状态暂且不说,“宅家”的日子让父母的身心早已处于高度疲累、几近崩溃的状态,更有甚者,母亲都被孩子气到要跳河了!

“孩子每天都做计划,可没有一天完成过,问题成了堆,作业就没写完过,我心里特别乱!”

“孩子每天都说得好好的,可每一次都坚持不了20分钟就坐不住了,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有空就偷偷玩游戏……”

……

其实,绝大多数家长的心情都是被“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这句话搞坏的。这句看似权威的至理名言,事实上存在方方面面的漏洞,却很长时间严重影响着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他们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的这个“紧箍咒语”,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心急如焚,细思极恐:

首先,长跑比赛的起跑基本上不影响比赛结果,而在短跑比赛中起跑也会意外频发:发令枪还没有响就有人抢跑了,有人枪响了以后还傻愣着不知道跑,有人起跑后就摔得鼻青脸肿,也有人跑着跑着就跑错了道,有人虽然起跑慢但冲刺阶段发力赢在了终点……

其次,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从来就不是地位、外貌和财富等“起点”。而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善良,不随意论断他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宽容,理解和慈悲。

再次,要想赢在终点,需要不断努力前行,遇到至关重要的机遇——人生“拐点”,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至于这个“拐点”什么时候出现,会在哪里出现,是在下一刻马上出现,还是等三五年再出现,我们统统不得而知。

最后,只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

努力了不一定能遇到“拐点”,不努力就一定不会遇到“拐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兽医专治驴的病,小兔就吃洋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