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千古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如何赏析?

这两句诗中最有名的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因为是仄收,而且比喻新奇、意境高邈,属于天之绝笔,曾经被众多文人一字不改地化用在自己的诗词当中——这样的句子才能真正称得上“千古名句”。

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主席化用在这里,实际上是用来代指天道运行,各有其昌,唯有顺应民心,才是人间大道。这是一种积极改世,挥斥方遒的英雄本色。

李贺的原诗要表达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但是名句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的共情范围超级广,在短短七个字的清朗搭建之下,能够引起不同文人在不同心境下的情感共鸣。

从理论上来讲,这就是对一些人间情感的总结,概括,在激发共鸣上的理由上千差万别,但最终落实到个人感受和表达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才使得这个句子所描绘的情感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共通。

我们在说李商隐的晚唐诗歌高地的时候,会要重点提到李贺。因为李商隐非常喜欢他,在诗词风格上很明显地模仿李贺并且更进一步。

就好像《锦瑟》这种直接对情感的描写,甚至完全忽略了写诗的目的(实际上人为隐藏很深),我们每个人读他的句子都有自己的想象填充,但是丝毫不影响诗句的美感和意境的提升。

这是晚唐诗歌的一个重要走向,即对情感的塑造。是塑造,不再是描绘表达,甚至逐渐剥离了盛唐、初唐见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特色,直接导致了宋诗造景说理的大走势。

这种通过想象,来描绘最高级别的通感,从李白的浪漫发端,勃发于李贺的鬼神之作,大成于李商隐。

李贺的这句诗因此成为跨越不同情感领域的千古名句。

当然,应用得多的还是和李贺原句意境相似的作品。

如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这里还是着重对“天亦有情”的“情”字来体现,细写。这种“伤怀离抱”的情感啊,总是苍天也躲不过,到底是什么一样的感觉呢?就好像发丝一样细密,又像烟波一样缥缈。这是一种淡淡的离愁,萦绕心头。

又如元好问的《蝶恋花》:

春到桃源人不到。

白发刘郎,误入红云岛。

著意酬春还草草。

东风一夜花如扫。

过眼风花人自恼。

已为寻芳,更约明年早。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世间原只无情好。

元好问则直接对李贺诗句作了延伸,这情感是个坏事的东西,还是没有它最好。看上去是否定,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进一步表达误了赏花时节的懊恼之情和遗憾。

这里实际上就蕴含了天时变化,“老”大概是指这一季已经过去了,即“春逝”,进一步指出“有情”是烦恼根源,是庸人自扰。

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这种情感因为共通非常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理解。

还有一些诗词,都引用了李贺的这句诗。

原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一首古体长诗,前面还有一段小序。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从小序来看,这是李贺的一首咏古诗,是对魏明帝拆运汉武帝的铜人承露盘(金铜仙人)之事的感慨。所谓咏古诗,不过是诗人路过旧景,或者读到某件旧事,心中有感而作,所以更重要的是隐藏在咏古中的当下感受。

我们要赏析了解前人诗作,搞清楚情感逻辑是最简单的方法。

这首诗大概是在唐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从长安前往洛阳的途中所作。李贺是典型的少年天才,但是家境困顿,正值青春应考之际,却要为父守孝三年。

得到韩愈青眼,参加科举,却有人举报李贺父名“晋肃”、“晋”字与“进士”的“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然离开。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这种荒唐的排挤理由,也让李贺早早地领教了世途险恶。因为“唐诸王孙”的身份,加上韩愈的大力举荐,后来还是召入京做了个小官,不过对于年轻人的鸿鹄之志来说,官小言微,心事困顿。过了两年,终于因病辞官。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贺千古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如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