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此心不动,方可开悟,读完醒醐灌顶

关于开悟的问题,历代以来,一直是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

如中国禅宗的六祖慧能偶闻《金刚经》而悟道以及明代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等,皆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机缘让他们能够达到开悟的境界呢?

其实所谓开悟,或者说由凡入圣,并不是成为无所不能的神,更不是超出人类极限的另一种存在,而是回归最初最真实的自己。

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心即理”。

意思是说,一个人开悟之后,就会发现一切“理”皆是自己心内自足,无需外求,不但凡人如此,圣贤亦是一样。

换句话说,所谓圣贤,不过是回归真正的自己而已。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有着跟圣贤一样的智慧,所不同的是圣贤开悟了,开启了,而凡人则仍受制于各种欲望的牵引,无法开悟罢了。

正是有鉴于此,历代以来的圣人,才倡导世人节欲,乃至断欲,以此来摆脱各种欲望的牵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阳明先生提出的“此心不动”,确实是圣人之道的精髓以及精要所在。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认为做到“此心不动”,才有可能开悟呢?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即:

一、此心不动,智慧方显

我们知道,“此心不动”是阳明心学最大的目标之一。

为什么要做到“此心不动”呢?

其实所谓“此心不动”,强调的是我们看待问题或者思考问题时,能够“思维”的那个本源不受到一切外境外缘的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看问题不准,或者判断问题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受到各种习气或惯性等外在的干扰,当我们能够远离这些外在,不再受到它们的影响时,一切“理”将会自然显现。

这个时候,真实的智慧方可显现,所谓开悟,说到底,就是修行到这个层次。

而正是王阳明为什么要求做到“此心不动”的道理。

二、动心才是最大的问题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所谓需求,大致可分有两种,一种是正常合理的需求,另一种是非正常过度的需求。

而过度的需求,往往体现在动心之上。

举个例子,你看见一位美女,然后你动心了,于是不自觉地喜欢上她,不久陷入热恋当中。

在这其间,你会发现对方的一切皆无可挑剔,就算是缺点,在你的眼里,也是优点,这就是动心之后,受到个人情绪干扰的结果。

而修行的干扰亦是如此,当你仍然受到外境外缘的影响时,根本不可能看到“理”之所在。

因此,在王阳明看来,心动才是最大的问题。

正是有鉴于此,王阳明的心学,才把“此心不动”当成最大的目标之一。

甚至可以说,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此心不动”时,也就是常说的开悟或者“悟道”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此心不动,方可开悟,读完醒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