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服务的思考

目录

什么是微服务

定义

特点

利弊

引入时机

需要哪些治理环节

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

单体架构

集群和垂直化

SOA

微服务架构

如何实现微服务架构

服务拆分

主流微服务解决方案

基础设施

下一代微服务架构Service Mesh

什么是Service Mesh?

Service Mesh的实现原理


什么是微服务

定义

微服务的概念最早是在2014年由Martin Fowler和James Lewis共同提出(原文链接:https://martinfowler.com/articles/microservices.html),他们定义了微服务是由单一应用程序构成的小服务,拥有自己的进程与轻量化处理,服务依业务功能设计,以全自动的方式部署,与其他服务使用HTTP API通讯。同时,服务会使用最小规模的集中管理 (例如Docker)技术,服务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等。

特点

从微服务的定义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几个微服务的核心特点:

  • 一组小的服务(涉及到服务拆分的粒度问题,后面会涉及)
  • 独立进程
  • 轻量级通信(Rest和RPC)
  • 独立部署

利弊

微服务带来的好处:

  • 清晰的模块边界
  • 各自独立部署,互不影响
  • 各个服务可选择不同的技术实现

微服务带来的弊端:

  • 分布式复杂性(从单体到微服务,系统内部复杂度降低,同时外部复杂度增加)
  • 数据一致性问题
  • 运维复杂度更高
  • 测试复杂度更高

引入时机

前期业务不复杂的情况下,不建议引入微服务。对于一个业务,一开始就应该是怎么快怎么来,快速迭代,快速验证产品。随着业务不断发展越来越复杂,整个生产力开始下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考虑引入微服务了。

在引入微服务的时候,整体的一个思路是:选择一个非核心模块开始微服务化,将微服务整套核心基础设施落地(核心基础设施后面会涉及),然后渐进式地去微服务化其他模块,稳步前进。

需要哪些治理环节

服务注册中心

服务通信

服务配置中心

统一网关

自动化部署

可观测性(日志Logs、监控Metrics、链路追踪Trace)

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的演进

单体架构

早期开发的时候,一个war包或者jar包,里面包含了一个应用的所有功能,这样的架构我们叫作单体架构。单体架构足够简单,可以快速开发和上线,适用于项目初期业务简单、用户量不大的情况。

集群和垂直化

集群:横向增加服务器,将单台机器变成由多台机器组成的集群。

垂直化:按照业务的垂直领域进行划分,降低业务的耦合度,同时提高应用的可伸缩性。

SOA

面向服务架构,核心目标是把一些通用的、会被多个上层服务调用的共享业务提取成独立的基础服务,这些被提取出来的共享服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并且可以重用。所以在SOA中,服务是最核心的抽象手段,业务被划分为一些粗粒度的业务服务和业务流程。

SOA解决的问题:信息孤岛;共享业务重用。

微服务架构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多个微服务可以组成一个SOA服务。

由于SOA和微服务它们的关注点不同,就导致了它们之间有非常大的区别:

  • SOA关注的是服务的重用性和信息孤岛问题;
  • 微服务关注的是业务解耦。

解耦是降低业务之间的耦合度,重用性关注的是服务的复用。

微服务架构使得服务粒度细化之后,开发运维也变得更加重要,和容器技术也结合得更加紧密。

如何实现微服务架构

关于微服务的思考_第1张图片

服务拆分

更多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是按照业务流程来进行服务的拆分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性能、业务重要程度、可用性、稳定性这些维度来进行微服务的拆分,具体采取什么方式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那关于服务的粒度,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粒度太细或太粗都不太合适,粒度太细会导致开发、测试、运维更加复杂,整体性能会降低等;粒度太粗又会导致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服务之间依赖太大。这里有一个技巧:三个火枪手原则。拆分微服务的数量=服务端开发人数/3。

什么是三个火枪手原则?平均3个开发人员负责一个微服务。

为什么不是1个人?没有备份人员,一个人思维有局限。

为什么不是2个人?异常情况下一个人压力会比较大,另外两个人维护的服务复杂度可能偏低。

为什么不是4个或者更多?开发人员多了之后,每个人不一定能掌握单个服务的所有细节。

主流微服务解决方案

  • Spring Cloud Alibaba(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方案)
  • Spring Cloud Netflix
  • SpringBoot + K8s
  • Dubbo

基础设施

微服务整个基础设施会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

  • 服务接入层:服务网关;服务流控;服务降级;服务安全。
  • 服务运行层:服务注册;服务发现;服务路由;服务容错。
  • 技术支撑层:接口框架;分布式事务;自动化测试;容器编排;自动化部署;灰度发布;服务监控;服务跟踪。
  • 基础设施层:配置中心;日志中心;分布式锁;消息队列。

上面说了这么多,那么它们的优先级是怎么样的呢?服务运行层 > 服务接入层 > 基础设施层 > 技术支撑层。其中微服务框架的核心是: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和服务路由。

下一代微服务架构Service Mesh

什么是Service Mesh?

Service Mesh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处理服务与服务之间通信的技术,尤其适用以云原生应用形式部署的服务,能够保证服务与服务之间调用的可靠性。在实际部署时,Service Mesh 通常以轻量级的网络代理的方式跟应用的代码部署在一起,从而以应用无感知的方式实现服务治理。

Service Mesh 以轻量级的网络代理的方式与应用的代码部署在一起,用于保证服务与服务之间调用的可靠性,这与传统的微服务架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么做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 跨语言服务调用的需要
  • 云原生应用服务治理的需要

Service Mesh的实现原理

Service Mesh 实现的关键就在于两点:一个是上面提到的轻量级的网络代理也叫 SideCar,它的作用就是转发服务之间的调用;一个是基于 SideCar 的服务治理也被叫作 Control Plane,它的作用是向 SideCar 发送各种指令,以完成各种服务治理功能。

1.SideCar

关于微服务的思考_第2张图片

 2.Control Plane

既然 SideCar 能实现服务之间的调用拦截功能,那么服务之间的所有流量都可以通过 SideCar 来转发,这样的话所有的 SideCar 就组成了一个服务网格,再通过一个统一的地方与各个 SideCar 交互,就能控制网格中流量的运转了,这个统一的地方就在 Sevice Mesh 中就被称为 Control Plane。

关于微服务的思考_第3张图片

Service Mesh 在诞生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Google、IBM 领导的 Istio是 Service Mesh 技术的代表之作。除吃之外还有微博的 Weibo Mesh、华为公有云 Service Mesh 以及蚂蚁金服的 SOFA Mesh 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服务,微服务,如何理解微服务,架构演进,如何实现微服务,如何落地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