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瓷去》
肖小困 /文
文俊 /摄影
这是一本有关寻找陶瓷的书。
它是一段传奇。有土就有希望的传奇。
1.
以前为了实现大量生产,师傅们只有快速划刻这些线。那些普通的线条,留下工匠们急迫的心情以及那惊人的熟练所成就的美,这或就是柳宗悦所说的无心之美,“只有不做作的自然之心,才能将其引导到大千世界之中”。
2.
探寻这座城市,走访设计师与匠人,我看到了博物馆里不曾诠释的历史,陶瓷地摊上没有描绘的生动故事,更看到了创作者们在日常器物中倾注的美好心意。器物与人可以如此美好相依,好的器物可以让生活这样温润,继而柔化你的心。在寻找中,我看到人与器物的关系可以如此亲近。“谁说器物无心”。
你可以去抚摸那些碎瓷上的花纹,去看它的裂纹以及色彩,在你的脑海里慢慢去复原它的形状,去构建当时的饭桌,当时的生活。或许你能在那片充满碎瓷片的空地上,在头脑中复原一座想象中的宋朝城市,那里流动着熙攘的人群,以及如现在景德镇般熙攘的街景;正在忙碌的陶瓷工匠以及泥巴和画笔在他们手中快速掠过的情景…
你淘来很多老家具什么的,为什么喜欢这种老东西?那些老家具里有时间,时间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我没有经历过那些时代,但不是一定要去经历,会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在那里。我在这些家具里找到很多灵感,一个是时代感,一个是情绪。
3.
就像尚子说的,艺术创作其实是件很灵活的事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办法将艺术创作与生活独立划分开来,所以生活中的所有人与事都会成为他的创作灵感。 山和水,四季的景观,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这一切都可以成为她的创作元素。我问她对于插花师来说是不是最喜欢的季节还是夏天,有很多植物可供设计师选择,她说:“也不一定,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美,只需根据自然来表现它不同的美。”
生活其实给了我们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只需打开心扉去全然接纳,并观察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
4.
文姬恬静安稳,不烦不躁,耐心守护生活和自己的创作。
她将对生活的美好心意凝聚在每一件创作中,当文姬的这些器皿呈现于日常生活中时,会让你在下意识的行为中,比如喝水或是吃饭的那瞬间,察觉到那时那刻的生活,以及背后创作者的安守。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愉悦感。”
5.
“去年家里被盗,那时觉得目己半余命都没了,主要是电脑没了,我的电脑里面真的有太多太多很珍贵的东西,我的性格又比较散漫,没有备份,所以我这么多年所有的东西没有了。这件事之后,其实我是有变化的。之前我去国外,每天都要去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想着我一定要多看东西,再累也要看,强迫自己一定要去多看,多学,这次事情发生之后,我就忽然觉得,其实什么事情都会失去,没有什么东西你可以永远攥在手里面的。”
这次我去看博物馆,如果逛累了,就会去咖啡厅休息,可能我会用半天的时间坐在咖啡厅里,发呆,听听音乐。”她不再跟自己较劲了,后来在她家再看她的东西,作品的整个感觉、造型、色彩和氛围就不一样了。具象到抽象,笔触由重变轻。
6.
汪豪认为一个好的东西,如果它足够美,那是因为它跟生活的关系特别亲密,它的重量、造型、功能、成色、熟练的手工艺等方面,一定都是以生活为基础,这些元素可以成就很简单但是很美的作品。
我比较喜欢简单,我觉得比较简单的东西在生活里面比较有说服力。因为它有很多“空白”让你去放其他的东西。
有了设计的意识:“我们做这么多年,对造型有点感觉。因为线条是有生命的。同样一个器皿出来,运用好的话线条非常流畅,用得不好的话就是一个死东西,很笨很笨。”
7.
初级的创作以及外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魅力的“作品”却给了我满足感,我因了解并参与了它们的制作过程而倍感珍惜。同样,在我们了解了每位创作者的故事后,他们的作品对我们而言也更充满了亲密感。
这种与物之间的亲密,让日常生活不再冷冰冰。 即使小马展露着“嘿嘿嘿”的“不良”笑容,像是在嘲笑我这个“创作者”,我依旧对它爱意满满。
书摘~~~
8.
这本小书想带给你的,是让你可以躺在沙发上,或在上下班的地铁里轻松读完它,然后开心一阵子,对一个故事有了兴趣,对一段旅行有了憧憬
秋雨渐去,午后清凉,朗空云破处,挂上了一抹如洗浅蓝。
-END-
-今日份书单-
-遇到这样的号,关注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