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大学 第七十二课

各位同仁早上好。今天是我们第六期百日成长的第一百天,感恩中华圣贤的薪火相传,让我们有机会开始明白和体征大学之道。我们也深知100天的时光,我们的成长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短暂的休整和回望之后,我们也即将展开下一期百日成长的学习,走进被鲁迅先生誉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可能你会说大学与史记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今天作为我们第六期百日成长的最后一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从大学之道到无韵离骚,探讨大学与史记当中的这样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套规模最大的丛书,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代,乾隆年间共3461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书稿,总计约8亿字的数据,分成了金石子集4大门类。那么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来说,大学是属于经簿,而史记则属于史簿,什么是经?什么是史?所谓经主要指的就是儒家的典籍,包括艺类、书类、诗类、理类、春秋类、孝经类等10大类经书。所谓史就包括了各种题材的历史、地理和典章制度的着作,分为正史、编年体、记事本、末题等等共15类史书。

那么经与史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在这里我们借助阳明先生的教诲来学习。在传习录当中,弟子徐爱就曾经请教阳明先生,他说先儒们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月经和春秋这6部经典合称为六经,但是这当中春秋是一部史书,史书是专门用来记载历史事件的,这就恐怕与其他5部经典的题材有所不同,是为什么阳明先生回答道,从记事的角度说叫做史书,而从宏道的角度说就叫做经书,史是道,道就是史。

这样看来春秋也是经书,五经也是史书,易经是记录伏羲氏历史的史书,上述是记录尧舜之后历史的史书,礼记月经是记录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史书,他们都是记事的,但是他们又都是来宏道的,所以说诗书与经书之间哪有什么不同,五经也只是史书,因为史书就是用来明辨善恶,昭示训诫的,有哪些善行可以作为榜样,我们就记录其事迹,方便后人效法,那些恶行应该引以为戒的,就要把其中的一些训诫记录下来,但是一定要把这些事件的详情删减掉,以免让后人学坏,不能成人之恶。

所以阳明先生教诲我们经与史之间的关系就是经即史,史即经。

具体而言就是说经是史的抽象提炼,它揭示了历史发展背后的天理大道,而史则是经的具象表达,它呈现了天理大道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背景下,从很隐微到卓著的展开过程,而不管是经还是史,他们根本的宗旨都是一条,那就是以恶扬善,以正人心。

在这一期的百日成长当中,我们学习过秦穆公若有一介臣的典故,但我们知道秦穆公在一雪前耻之后,向两位贤臣百里希和表达歉意,这是真实的历史。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秦穆公终于明白了,断断惜无他祭这样的大臣才是国之瑰宝这样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天理大道在知人用人这样的一个具体场景下的具体体现,那也是呈现了秦穆公的这一段先失败后成功的曲折经历,背后的本质。

在2500多年之后,我们再来学习这段历史,从中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了,更重要的是去明白和体征这个故事当中,或者说这段历史的背后,它蕴含的天理大道是什么?

曾子做大学就是指在皆是大学之道,为后人指出一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进而实现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大道。这样的境界也可以叫做内盛外旺。

而司马迁作史记,这样的一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的目的也是究天人之计,通古今之变,通过探究天道来彰明人道。表面上看是一部史书,但本质上也是通过探究天道来彰明人道,通达古今兴衰成败背后的根本规律。

如果说在大学当中,曾子为我们呈现了一条通往人生真正成功的康庄大道,那么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则通过记录3000多年的大历史,展现了一道而行顺之者昌,背道而驰,逆之者亡的历史教训,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他们对于大学之道明白于体征程度的深或浅,正或偏,当然还有由此而来的种种人间悲喜剧。

我们看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曾经建功立业并且流芳百世的人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与大学之道正向相应,相应的程度越高,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越大。而恰恰相反,那些曾经一度崛起却最终暗淡收场的人物,也几乎是无一例外,都是与大学之道背离,背离的程度越高,从巅峰坠落的速度就越快。危害也就越大。

同仁们相信通过过去100天来滴水穿石的这样一份浸润,我们已经开始对大学之道有了一定程度的明白和体征了,那么正是借助着这一份势能,接下来在第七期百日成长,我们继续走进史记的大门,通过千人千面的命运轨迹去更加名爵经查,大学之道的精微奥义与发用流行,同时以史为鉴,更好的去明白和践行大学之道,活出生命的大人气象。深深的祝福各位同仁,我们下期再会。

让新一代员工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

伙伴们好,第六个百日即将圆满,我们一起走过了一个冬季,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们,最后一刻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未来的职场如何硕果累累,若想硕果累累,首先工作要卓有成效,如何卓有成效答案是学会管理。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管理是领导的事,和我有点远,但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却告诉我们,人人都是管理者,一个平凡的人通过管理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而相反很多有才能的人却无法作出贡献。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那么到底什么叫管理?今天我们先搞清楚管理的概念,在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一位女士,德鲁克经常把这位女士称为管理学的先知,他复述了这位女士的一个故事,我们简单的讲述一下,通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或许能够明白管理到底是什么。

有1个图书馆里面有10个阅览室在里头读书的人,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闷,有人觉得不闷,所以总会出现这种情况。觉得有点闷的人前脚把窗户刚打开,觉得冷的人马上不适应了,后脚又把窗户关上。刚开始大家还比较客气,后来窗户开关频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就有了冲突,到最后大家怒目相向。这个时候常用的办法就是来一个管理员规定我们这个地方是不准开窗的,如果要开窗请出去,当然这可能有效要求开窗的那群人要么忍受,要么走开,但其实这不叫管理。

管理是在承认冲突,承认差异的情况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真正的管理者会这么做,他会先看图书馆有多少阅览室,比如说有10个,然后再去调查,有多少人是愿意开窗的,有多少人愿意把窗户关起来,如果调查的比例是4:6,那就打开4个阅览室的窗户,关闭6个。

每个人来了以后,根据自己的偏好到各自的阅览室去,这样本来是彼此冲突的这些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它已经是管理了,管理就是建立秩序,并且让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的,伙伴们通过管理可以让我们杂来无序的工作,变得有条理、有系统、有价值,效率最大化,因而卓有成效。在未来我们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管理思想,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工具,要事优先,掌握了这个工具,我们的工作就被管理起来,高效起来。

关于要事优先,我们简单讲两个要点,第一个,摆脱昨天。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原则就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就好比要是你总想着上次的表格得到了表扬,这次照例重抄一份就行,或者前任就是这么做的,我复制粘贴就好,那你很有可能就会止步于此,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成就了。

而德鲁克建议我们要定期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的问自己这件事现在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如果认为没有价值了,就立刻停手。此外还要定期删除过时的和无效的计划,就像给自己健身,保持瘦且有肌肉的健康状态。总之你要有意识有勇气主动的摆脱过去,两只眼睛聚精会神的注视着将来。

第二,先后次序的考虑,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值得去做的工作,但我们的时间却十分有限,我们会遇到很多机会,也会面临不少问题和危机。这时能当机立断,确定哪些事情需要优先处理,哪些可以缓缓再办就非常重要,哪些事情必须优先去做,相对容易确定,但确定哪些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并且把这个决定坚持到底却是一个难点,因此决定哪些应该优先,哪些可以延缓。

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去分析,而是去拿出应有的勇气。不妨来看几条重要的原则,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优先次序,其中每一条都与勇气密切相关,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容易,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要有足够的勇气,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成为他们的奴隶。

除此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不会再去同时处理其他工作。等完成一件事情后,他会再根据情况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伙伴们把要事优先的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学会时间管理,工作效率至少可以提升20%,这就是管理学经典能带给我们的力量。好,第六个百日到此圆满。3月20日春分,我们继续一路同行,祝福大家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日成长大学 第七十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