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词,尽管我一直审视自己是否有客观的去看待交易这件事情,然而它还是主观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谈论如何理解交易这件事情上纯粹是个人的见解。
之所以觉的有必要写这个系列,一方面是对于之前写过文章的一个回顾(希望能以更通俗更简单的话来说清楚,如果能,那也说明理解的更透彻了。),另一方面有些朋友表示看不懂我之后写的文章,这其实也是大家对交易这件事情整体上的理解不同,看待的角度不同。
如果没有在一定高度上达成一致的理解,那么细枝末节的东西谈论的再多也只会增加矛盾。
————————————————————
所以这也是我写文章一贯的风格和主旨,不谈论细节。如果整体上理解一致,那么延伸下去的具体操作和手法其实也大致类似。
这就有点像是战术和战略的关系,战术很难单独存在,战术的实施一定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服务,否则花了人力物力哪怕打赢了这场战役,但却在战略上没有任何进展,那打赢了最后也是输,反过来一样即使局部战役输了,但却间接的服务了战略目标,那这场战役其实输了也值得。
可是在初期很少有人能够认清这两点的关系,这需要某人能够有灵敏的嗅觉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具体的战术去触摸到背后的战略意图。这是很难做到的,个体本来就难以看到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体。
然而大部分人在刚从事交易时,都是先从接触具体的战术开始,而不是先培养战略意识。这很简单,如果你连存活在市场里都做不到,那么战略服务也无从谈起。
而交易它却应当是一件先有战略目标,然后再有战术制定实施的一个过程(我是一个坚定相信自上而下的人,当然也不否认自下而上的作用,只是前者更稳定更容易做大)。战略目标就是纯主观的事情了,它和个人的意愿有关,和个人天生脾气性格有关。
————————————————————
这其中有相当矛盾的一点,理解交易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情,需要相当客观的眼光,而在制定自身战略目标时却需要绝对的主观意愿。
市场里主观和客观是互相参杂,互相影响,并非绝对的哪一方控制着另一方。从个体要求参与市场并从中获得利润(如果此人有能力并最后成功的话),那么这是一个个体主观在影响客观市场的过程。因为他的获利会改变其他人的获利状况,也影响到未参与市场人员的判断。
但对于未参与市场的观察者来说,市场此时又是绝对的客观不受自身影响(包括那些参与市场但没有能力成功的人)。
所以,在我看来,交易并非绝对的要求个体顺从市场,而是个人意愿和市场在互相博弈。
整个交易路程,其实是个人意愿在市场中获得成立和改变市场的一个过程。
———————————————————
没有个人的意愿,就难以在市场中立足,虽然这一点和市场本身就互相矛盾,但却是成功的核心。
有了个人意愿才有战略目标,然后才有具体的战术实施,如果某人在观察市场时忘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忘记了自己的意愿,那么是无法立足的,它不具有足够的攻击性。
应该要记住,我们是在和市场博弈,博弈他本应该是有攻有守,有损失有获得,不是一味的被动挨打或不看清形势的随意出击。
如果某人是一位慢性子的人,他的主观意愿就是期望趋势会出现,他需要观察整体形势,观察市场当前整体状况是否已经出现了趋势,然后制定具体的操作手法主动出击。反之他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场外,耐心的观察和等待,避免无意义的损耗。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许多个人意愿和市场整体互相拉扯,互相影响的过程。并非绝对的顺从或影响,如果不能以一个灵活的,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市场,那就很难与市场有来有回的博弈,个人意愿也就难以实现。
理解到这一点,也就应该明白市场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不可能被改变。 就像马克思所表明那样,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行情走势是靠众多人意愿堆积出来的,并不能升华到理论上再往下指导。
——————————————————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文章(尤其是国外一些大佬),都提到一个优秀的交易者他应该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
在未参与进市场之前,他应该要保持绝对的客观眼光,摒弃个人偏见,冷静分析当下形势。而对于自身战略目标实现却要投入无比的热情和坚定。
国内很多理念都说到了要敬畏市场,这是对的,因为市场是一个比自身(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强大的多的对手,敬畏是应当的。
但敬畏之余不应该变成恐惧,个体进入市场是来实现自身意愿,不是光害怕来的。
忘记了自己的意愿,就会使得交易者在进攻时畏首畏脚,不具有足够的进攻性,机会来临时难以完全把握,特别是在行情回调时(此时交易者的唯一精神粮食就是自己的信念,市场并没有确定性的东西可以把握)。在得意时忘记了市场的强大,也会使得防守做的不够到位,过多的损耗或参与到无意义的斗争中。
—————————————————
市场并非不可战胜,从不露出破绽,个体也并非不能通过经验和洞见性来武装强大自己。
否则,我们的利润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