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妍妈妈故事时间:实践原创—《巴夭人的孩子》24/09

封面

《巴夭人的孩子》彭懿/摄影.文, 明天出版社/出版社

作者简介:

彭懿,博士,儿童文学作家及研究者。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幻想小说及图画书,著有《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宫泽贤治童话论》《走进魔法森林--格林童话研究》《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等学术著作,及《我捡到一条喷火龙》《欢迎光临魔法池塘》《老师,操场上有个小妖怪叫我》《蓝耳朵》等幻想小说。他曾与众多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一起,四处讲演,努力在中国推广和普及图画书,《中华读书报》就曾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题为"一个人,一本书和114场演讲"的长篇报道。他那部被赞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一本填补空缺的图画书论"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获得了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畅销十万册,是家长和老师研究图画书的必读书,倍受好评。

简      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非著名摄影师"彭懿,首次推出摄影图画书,把镜头对准了一群在"世界上较美的地方"生活的孩子,记录了他们贫苦却又快乐的生活:他们住着简陋的水上屋,爷爷和爸爸都以打鱼为生,妈妈则在家里忙个不停;每天,他们奔跑、戏水、爬树、荡秋千,再乘着独木舟,在阳光灿烂的海上睡一个舒服的午觉……

内页

设计思路:本书试图以一个巴夭人孩子的视角与口吻,讲述巴夭人自己的真实故事,不带任何主观色彩。通过这本书,作者想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活动目标:通过讲解一幅幅摄影作品,让孩子们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人;也让孩子们对比下,自己的生活与巴夭人的区别之处。

认真听故事

活动过程

参加对象:5个二年级小学生+2个幼儿园学生  人数:7人    时间:30分钟

暖场导入:问题导入—你们对外国人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讲解封面书名、作者、出版社。

个人讲读:按原文讲读(强调孩子认真观察图)

拓展延伸:一起讨论书中的巴夭人与我们的不同之处,邀请孩子们说出发表自己的看法;玩“反着做”的游戏(老师喊左手,孩子们举右手,比比谁能坚持到最后)

复      盘:

为什么要讲这本绘本呢?原因在前两天的时候,每个来听故事的孩子无不对书里的巴夭人感到好奇,他们都自己拿这本书翻看,或是结伴一起看。我想,他们应该是感兴趣的。然而,今天讲读前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看这本呢?得到的回答是觉得书里的人好恶心。为什么呢?因为书里的孩子都很黑又都不穿衣服。哈哈,原来孩子的好奇心是被书里的孩子吸引了,虽然被吸引的点让我有觉得有点奇怪,但有好奇心就是件好事,他们会想知道的更多。希望通过这次大家一起共读这本书,能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一群孩子,跟自己完全不一样,不论是肤色还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习惯。文中作者还想表达在这里生活的巴夭人很快乐,而给孩子们讲读完后,他们感受不到这一层意思。可能是自己讲读的方式有问题,没能完全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暖场导入部分:在提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是平常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或是根本没接触过,感受不多。但每个孩子还是各自发表了对外国人的见解,有黑的、胖的、瘦的、奇怪的……

个人讲读部分:从封面开始依次介绍了作者、绘者、译者、出版社。直接按书的原文讲读

拓展延伸部分:孩子们认真的观察了书中的巴夭人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在关于巴夭人与我们的不同之处的问题上,都能回答到点上,书里涉及到巴夭人的特点孩子们也都能说出来。同时孩子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巴夭人不读书?他们为什么没有国籍?他们为什么吃游客吃剩的食物?他们为什么不穿衣服?……

需要改进的:这本书的讲读,准备得不够充分,给孩子们答疑有点吃力。孩子们提的问题没能一一解达,比如说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他们为什么潜下水都不用闭眼睛?如有机会,可以准备得充分点,让答疑顺畅。暖场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下次换个其他方式暖场应该会比较合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妍妍妈妈故事时间:实践原创—《巴夭人的孩子》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