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2版 (十)

10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今天的内容,就是打脸的一节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自认为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学生是陌生,我不知道成绩,我没有办法评价他们,刚学习的内容简单也不需要多关注什么!和书上的恰恰相反。

         我的困惑是,“新教材”如何确定,应该不仅仅理解为某一新学科,能否理解为没有涉及到的领域,比如化学中的分子和原子,在物理中出现了,这就不是新教材,但是元素没有出现过,那元素能不能说,就是新教材呢?

       书中提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有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困惑和老师所认为的难点,可以说有时候真的是南辕北辙的。如何做我们才能减少学生留有的困惑和不明白之处呢?书上提到“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么独立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的工作,使学生在独立的工作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堂作业的设计,把知识设计成获取新知识的手段,不是记住了就行的,要会运用。而且要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思考的过程中要包含运用知识的因素)因此课堂的设计要有弹性。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书中提到“应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 书中提到的是“每一个人”首先说,我们能不能确定,哪些人学习有困难,他们有什么困难,是哪个环节不明白,什么不明白,我确定的途径是什么,确定的标准是什么,就是题目是否正确吗?不是。这真的是一场修行,毕生修行的一门功课“敏感”和“觉察”。

        书中强调“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人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的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几步也好。” 反思:课上我是那个流利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角色吗?我有没有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我的问题要如何设计才能做到这一点?对于学困生,我有没有维护他们的自尊的同时,给他们信心,这个时候信心比知识更重要。越是追问,感觉自己做的越差。

        书中给的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书中给出了努力的方向,那就努力好了,努力一点点的变化,力求明天比今天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版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