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 第十章 唯法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 第十章 唯法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举大功,欲法治”的真正阻力和困难。韩非子认为举大功最大的难题是无法聚集力量,一国之君应具有一国之力,而这是执政最难的。欲法制的最大难题是民众守故排斥新政,而这是“一政”最难的。

韩非子为什么将“聚力”列为难题之首,是因为圣贤最懂人性,聚力需要团结,而团结需要具备至高的“德”,能容得下阴阳事物与事物的阴阳,也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我们要么自以为是,要么自私排他,要做到真正包容一切,那要天地般的胸怀。

我们常说“志同道合”这是团结的大原则,或是团结的最大公约数,至于各人小节就要看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与思想统合力了。伟大领袖曾提出“抗日统一战线”,就是要团结抗日的力量,不管这力量来自何处何派,只要“抗日”就是我们要团结的对象,这就是胸怀,以国家民族为重,而不是局限于一党一派。

圣贤为事从“道”到“信”,而世人修为从“信”到“道”。道、德、仁、义、礼、智、信,这是七层修为,圣贤悟道传道,必须以世人的认知为基础,将七层修为逐一退化,最后立足于“信”,因为信用是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个体和团体的行为一旦超越了“信用”,就突破了律法,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因为国家律法很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明确与维护社会“信用”的。

遵道成事,育德聚力。力量汇聚了,这只是形式上的团结,如何达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就需要领袖的思想统合力,也就是让各方力量抛弃原有各自的“小心思”,统一接受领袖思想的武装与纯化。这很重要,斗争越激烈越需要团结一心,在最为关键的战斗中战胜敌方的就是这种精神力量。

“难致力与难变故”是举功与法治的首要难题,那我们也就知道了只要完成了“聚力与思想统合”就能实现举功与法治。治国难,难在治人,治人难,难在人无常,人无常是因为人性是多变的,多变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针对多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显然,韩非子明白这个道理,他说“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意思是:所以治理民众没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只有法度才是治世的法宝。我们不能因民无常,治也无常,这反而让国家更加混乱。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韩非子在分析了民性后得出“治民无常,唯治为法”。同时也提出“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意思是:法度顺应时代变化就能治理国家,统治方式适合社会情况就能收到成效。民无常,世也无常,既然确定了唯法治国,那么怎么适应“世无常”的情况呢,韩非子给出的策略是与时俱进,国家律法应该按时代的要求进行变化修订,这也是我们现在不断修订国家法律的原因。国家律法与世时相宜了,就能治理国家,成为国家发展的保障力与推动力。

看来,不单是人要与时俱进,国家律法也要与时俱进,其实,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天下万物都在与时俱进,这个“时”是随时间发展的事物,我们逾越不时间,就只能适应随时间轴发展的事物,这就是规律。身为三维体,却处四维中,不识时间意,只能随其变。

【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

方向明确了,战略确定了,战术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本本主义。“时转世宜”这是我们在世为人的智慧,胜利者一直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 第十章 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