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习——9、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贺耀钧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继续用余热温暖更多的花朵绽放。本文摘自老师编著的《阳光*雨露*禾苗》,该书出版于2011年7月。

9、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位网友最近为刚上初一的孩子经常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感到着急,问我有什么办法。关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已经在《给新初中生和家长的几点建议》一文中做了分析。这里我想就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上课听懂了,为什么作业不会做”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弄明白学习的规律。学习,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认识了解;理解听懂;练习学会;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我们通过预习、听课只是完成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要求,要进一步达到学习的更高要求,还需要进行复习、独立作业和综合练习。在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和出现错误,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做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独立、完整地思考一遍上课听懂了的知识,亲手运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决一些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做作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听懂”,只是表明理解了老师讲课时的思路,但并不等于自己学会了思考和掌握了技能。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和做作业的检验才能真正达到“学会”的要求。同样,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和拓宽思路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独立作业是学生最好的学法。如果孩子在平时不能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那么一遇到测验和考试他们就必然会感到束手无策,弄不好还会就此败下阵来。

要彻底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求甚解的问题,就要让孩子在平时养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不少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优越,或是父母及家人平时过度的宠爱,造成他们生活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会逐渐延伸到学习上。这些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是“依样画葫芦”型的。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不爱深究,也不想多提问题。无论预习、听课、复习都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遇到作业中的问题不是三思后行,而是在拿到题目后一遇到问题就向家长求助,或是通过通讯工具向同学“讨救兵”。久而久之,他们头脑中掌握的信息就会是支离破碎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差,遇到问题就更要依赖别人。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孩子学习困难。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无论实施什么形式的家教,结果都将收效甚微。

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必须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摆脱对家人的依赖。原则是,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一定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一定不要帮他们解决;第二,鼓励孩子平时多提问题。第一步可以从家长向孩子提问题开始,然后再让孩子向家长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例如,在预习后,家长先就课文的内容向孩子提出问题,过一段时间后再改由孩子提问题;第三,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先让他们放一放,等做完了别的作业再考虑两遍,时间允许的话,尽可能自己把它解决掉。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在家长或其他人辅导下解决的,也应该要求孩子自己动手重复演练一遍。有可能的话,最好再找两道同类型的题让孩子独立做一做。第四,让孩子在预习和做作业时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用手中的笔将它划出来。第五,教会孩子一题多解。对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习题,不要让他们仅仅满足于写出答案,而应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更简便地解答问题。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时间,更需要毅力。有人说,“要想养成一个习惯至少要让同样的行为重复二十次”,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要想从根本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做家长的下点功夫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导学习——9、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